EMBA 師生的經營 6 訣 如何對抗這波不景氣?《商業周刊》與台灣大學 EMBA 基金會合作,邀請策略名師、台大副校長湯明哲,與台灣天柏嵐( Timberland )總經理吳美君、阿瘦實業總經理羅榮岳、雄獅旅遊董事長王文傑,以及雅虎資訊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洪小玲四名台大 EMBA 畢業生,就零售業實務進行策略分析。以下是對談實錄紀要: 問題一: 不景氣時,如果要降人事成本,該全面降薪,還是砍人? 吳美君答(以下簡稱吳答): 降薪、砍人,我都不會輕易去做。 湯明哲問(以下簡稱湯問):但如果你被老闆要求要 cost down (降低成本)五%? 吳答:我認為 cost down 有很多別的做法,比方說關掉不 賺錢 的店! 我舉我自己的例子。我們 品牌 過去兩年在台灣的業績雖然是成長的,但其實是靠不斷開新店,和一年二十場特賣會,撐出來漂亮營收數字。但若用零售業檢視品牌成長力道的「同店同期成長率」指標(營收成長扣除營業未滿一年的新店),其實營收是衰退兩位數。這意味著品牌經營並不理想,一旦不景氣,就成為虧損的壓力來源。 所以,降低成本這個題目對我來說,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關掉不賺錢的店,就算丟面子也得做。 譬如,原本我們在敦化南路、忠孝東路口,有一個小店面已經做了十幾年,可是兩年前又在它隔壁開(一間)旗艦店,原本的小店業績馬上受到衝擊,業績掉了三成,但那個旗艦店的業績從來就沒到達目標,而且房租每個月就要一百萬元,占營收高達四成,根本無法 獲利 。 我去年六月上任接總經理時,旗艦店才開七個月,大家都捨不得七百多萬的裝潢費用,還沒攤提完畢。但(連)小學生都知道這個點要立刻關,因為它未來十二個月也不看好嘛!更何況又害到我們那個老店, cash flow (現金流)連續十二個月都是負的就該關,可是你還要再等十二個月嗎? 不用了,趕快把大店關掉,雖然這樣會讓前一任的總經理很沒面子,但面對不景氣,絕不能再講感情、面子了。 旗艦店關了之後,原本兩家店全年業績掉了六百萬元,但獲利卻增加六百萬元,因為我省了一千二百萬元的房租。去年以來,我雖陸續關掉五家不賺錢的店,但今年前八個月「同店同期成長率」,也創造一一%的正成長。 羅榮岳答(以下簡稱羅答):如果是因應不景氣要降成本,像阿瘦這樣以展店為核心經營能力的連鎖門市,第一個想到的是,哇!門市店面租金調降的機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