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日 星期日

生物科技倫理之省思 ╱張南驥

生物科技倫理之省思
張南驥



理工學院的第一個系是數學系,而數學是人所創作的最基本科學語言。唯有當數學進步之後才會有物理、化學之發展。也只有當兩者均有更高層次的研發才能帶動出各種工程學。備齊了這全部的理工能力後,人們才可能有辦法去了解生命現象,故此生物學成了理學院的最後一個系。之後,當生物學有所進展,醫、農才會更加精進。
但是「生命現象」比物理、化學現象更為有趣,是在於它雖然極其複雜,卻是一個有次序、講目的、需能量、求速率、會調適、喜變化、能成長但又重週期且「非人手」所能主導之美麗創造品。故此人類雖然存在已達千萬年之久,但對自身生命奧秘的具體了解,也才不過是近百年的事。回觀生命科學的發展,從「大體解剖學」進而因顯微鏡之發明進入了「組織學」、「細胞學」,爾後又因化學的進展而衍生出「生化學」最後進步到「分子生物學」。今者,長久累積的知識顯示,複雜的生命現象全都由「細胞核」來控制,而核中原版的設計藍圖-DNA,其實是一種暗藏創意的密碼、一種特殊的「生命語言」。雖然僅由ATGC四種不同的核苷酸基所譜成,但因其長短及序列變化多端,故成為生命表徵的「最終發話者」。就像數學或一般語文一樣,有固定、不能改變的符號、單字與片語,卻又可以組成極富變化的公式、句子和文章。如果文學巨著的出版及流傳是文豪實力的最佳詮釋,那生命語言(word,道)所表現出生命實體(flesh,肉身)的華美也在在印證了創造者的存在與祂的精美創意。正如聖經所言:「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然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馬書一章20節)

基因圖書館
自從知道DNA是生命的密碼後,人類不但對整體生命現象的架構有了更深的瞭解,也對身體的機能、缺陷──常僅由於密碼一字一句的突變所造成的嚴重後果,有了更新的體認。吾人對破解生命機制設計原版密碼的求知慾,刺激我們想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將此生命密碼完全解開,以成「有字天書」印製成冊,館藏以為濟世之參考。由於人類原版基因所包含的核苷酸塩基數目,多達3乘以10的9次方個,要想完全得知其排列順序,則需藉助非常特別的限制酶(Restriction enzyme)將DNA切斷成上萬的小段,並將每一段選殖、複製後才能定序。今若集合所有不同的片段於噬菌體(Phage)之載體或細菌之質體(Plasmid)中,後置於一試管,便等於建立了一個吾人所謂之人類「基因圖書館」(Genomic  library)。而現今分子生物學家大半的工作,就是進出此一「圖書館」,借出某個含有人類基因片斷的噬菌體或質體,進行核苷酸順序的解碼工作而已。大夥日以繼夜、反覆驗證,深怕讀錯或讀漏了任何一個核苷酸的字母,最後在證實無誤後又急忙地發表論文,告知世人自己的「新發現」。最希望看到印上自己大名的著作能儘快裝訂成冊,放在書架上供人參閱,因為出版的論文愈多,學術地位也就愈高,卻從未曾有甚麼科學家能以創意寫出基因程式,創造出一個新的生物體。今者柯林頓總統居然會因為基因讀碼完成而親自出馬慶功。這就正如讀完一本巨著之「讀者」是值得慶賀,但比起「原著者」之功勞,那可真是「天」「地」之別。我們在慶幸自我生命知識加增之餘,是否也該頌讚一下「生命之書」背後原著者的偉大?

版權倫理
若你在圖書館查過資料,一定會發現書籍、文章前總會註明作者,而「版權所有,翻印必究」的字樣,更是明顯的印在首頁或末頁上。從事科學研究的人都期望在累積了極多的研究經費、實驗設計及努力工作之後,能發表一篇有份量又精簡的論文,而其中的每一字句、圖表都是經過最嚴謹的推論、構思才定案的。整個過程需要付出相當多的心力與智慧,無怪乎人們應尊重創作人之「著作權」、「智慧財產權」及「專利權」。任何人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權,都是可以對簿公堂、以罪論處的,但我們依然經常耳聞這類盜版等違法情事發生在學術界。
同理,從事分子生物學研究的科學家利用基因工程,將在「基因圖書館」所查到的基因解碼後,一字不改地以具己名之論文發表。姑且不論其是否感謝過原版創作者-──上帝,一旦當他遇見盜用自己文章的同行時,卻心高氣傲地執意制裁之。相較於神的智慧、大能與包容,我們這些斤斤計較的科學家實在應感到羞慚。

細胞核的「核爆威力」
其實,科學家們在取用了細胞核裏的生命語言後,卻不尊重創造主之智慧與創作權,也未將榮耀歸與神,此不足奇也。但最令人憂心的是基因工程學所帶動的另一波產經、醫療革命,會改變人類在二十一世紀的生活方式,此類細胞核「核爆」的威力若類比於「核電」之善用於民,則可獲益,若是誤用成「核彈」,則可能會摧毀了人類的文明,這點值得吾人深思。基因工程之不同於原子彈之研發,是因為前者不需要用到稀有及昂貴的原料,且不需要高科技人才。任何人在自家後院若累積一些基金都做得起來,而且有無限的發揮空間。就像尋寶一樣地誘人且刺激,其結果常讓人一夜致富。故此在眾多的「淘金者」掠奪下,基因亦將成為一件可以任意拆裝轉移的「原料」;在基礎研究的帶領下,許多研究室的新發現,都將被當作瑰寶般地被研磨成有形的「商品」,而其中類似「癌症-基因治療」、「私生子-基因鑑定」、「基因瘦身改造」、「無性生殖-同志的新希望」、「複製人-養兒防老」、「冷凍胚胎-益壽延年」等聳動之廣告,給人的感覺是世界真的變了!不過在虛實真假難判的背後,有些新領域將會成功地重新塑造新的社會生活型態,今列舉數例與讀者討論。

後基因體(Post – Genomic Era)的研究
人類基因的終極解碼工作再過兩年便可全部完成。屆時將會有近十萬個基因同時被吾人找到,但要了解此「生命全書」十萬冊基因之真正功能,就像要「建築工」在得到「建築大師」的建築「設計圖」後,很快就能讀懂那構築生命架構的每頁藍圖及各頁間的相關性一樣地困難,不過只要確實「按圖施工」,總有完工的一天。至於「按圖修繕」也是必定可行的,故此,在後基因體的新世代對上帝創造生命的「正常」運作原理應會更加的了解,也因此對生命「異常」在那(醫檢工作)及如何修復(醫療行為)亦當有長足及快速的進展。故此,每一基因所指控製作(encode)的蛋白質,若有缺乏,吾人將可利用既得的人類基因將其轉殖至動物或細菌中去大量生產而補足之,明顯的例子是,人類胰島素可藉重組細菌(Recombinant Bacteria)去量產,因而拯救了許多糖尿病患者。但是如果缺失的不只是小小的一種蛋白質,而是某種細胞、組織或器官,那下列幾項科技新進展才是我們的新希望。

胚幹細胞株(Embryonic Stem cell, ESC)的建立與應用
近十年來,胚幹細胞可藉由受孕後3.5天囊胚(blastocyst)中的內層細胞群(Inner Cell Mass, ICM),將之移出後,培養在特定的環境中去刻意阻止其繼續分化(Differentiation)的能力,此舉不但能保有它繼續增殖(分裂)的能力,因而可以「量」產,又可保其原「質」不變,固守其往後利用的價值。
1.  吾人將可利用胚幹細胞大量生產後,再在特定的培養環境中(如加特定賀爾蒙、改變離子,酸鹼度及生長附著表面材質)來誘導其生長成單一特定之細胞或組織,以便將來可利用來修補受損器官。例如皮膚、軟骨、硬骨及與糖尿病有關之胰臟細胞。其在體外培養成功之機率極高,價值亦極高。
圖示一:                    
2. 利用胚幹細胞可控制於其原始胚母時期不再分化的特性,我們可以「以多取勝」,選殖到某一特定基因定點修補後的胚幹細胞株來進行基因修補工作,這正像若僅有一箭一個標,中紅心之機率很小;但箭多或靶多,均較容易;若是靶多,箭也多,則精確修好的機率就大更多了(見圖示(1))。因此,胚幹細胞成了基因修補成功的必備條件(見圖示(2)),難怪美國會近日藉修法允許利用人類胚幹細胞之建立與研究,此外利用胚幹細胞將其正常基因修壞的技術若用在小白鼠,則可以用以研究此基因其原本的功用為何(見圖2-1)。正如小孩子玩玩具,常常是先弄壞某一零件再觀查其之影響便可得知此零件之原創功用為何一樣。故此人類基因解碼後,緊接著便是將小白鼠之基因也解碼。因為既然人類不可能被利用為實驗品就只好找到那與人類基因相對等的同源小鼠基因,再用基因標的之破壞的方法來研究它可能的功用。當然人類某些基因若非小白鼠所共有,則偵測其功用之實驗的困難度便相對增加了。
 
圖示二:
 
3. 胚幹細胞建立後可在液態N2中永久保存。又因可大量複製增殖,因而可以等某一成人之缺失基因被確定後,利用基因標的之方法去設法一對一,精確地置換成正常基因(如圖2-2)。當此一胚幹細胞被選中後亦可增殖並移轉到另一個體所提供之囊胚中,此時被注入之胚幹細胞與原來之ICM細胞,分化時間相同,若將此囊胚轉殖到代孕母親之子宮中,便可一同分化發育成各類細胞、組織或器官來進行醫療診治工作,不過因為所用囊胚屬於他人生命及財產而代孕生育出之鑲嵌子又有一半為非自己之細胞與組織,則可否犧牲此生命個體來取用其已修復好之細胞、組織及器官而利用之。必將成為倫理、道德上的一大考量(見圖3)。
 
圖示三:
4. 最近人類可利用動物成熟體細胞將核取出後置於未分化且先去核之卵中而生出與送入核之捐贈個體相同之複製動物因而震驚世界。雖然其成功率極低且是否為真依然值得懷疑,但取用胚幹細胞,取其較未分化的核而利用之,則其成功率應可提高,今者,若取用未受精之卵去核而來進行是項實驗,則法律上的考量必定會減少,因為未受精前之卵可判定為無生命物,因此利用取自早先保存原本即可丟棄之胚盤細胞或自身成熟體細胞或甚至自身核轉移後所建立之ESC(可標的)來進行複製人的工作,則其可行性及適法性均無懈可擊也!(見圖4
 
圖示四:
<![endif]>
無「腦」人的謬誤
有鑑於被宣告腦死的病人,在法律上可容許捐贈器官,故日前有些學者居然大膽預言人類複製技術在十年內便可刻意造出「無腦」人,以便作為器官捐贈甚至可以或販售的來源,其實這是極為錯誤的樂觀,容易誤導社會大眾。試想王永慶企業是博大且專精的大企業,若說不需「首」「腦」──王董事長便可成就王氏企業之機率幾乎是零,一定得有他大手筆的投資及精心規劃,經過多年努力經營才能成就現今之王國,只有在一切成就後,除「王」才能變賣一切工廠。身體之成長亦如此,故此神經系統是最早發生的,因為若沒有神經系統的統合及引導,則沒有其他(例如:消化、呼吸、免疫)系統能得以成長,故此,若真的「無腦」則不可能「成人」。「無首」便無法將神經傳導幹線分佈進入組織及器官去調控之。所以複雜的器官如心、腎、腦等均不易以胚幹細胞在體外製成,就是這個原因。我認為將來科學家若真的要製造較複雜的器官便只有複製「全」人一途可行,但要如何才能使之「合法」腦死以利「出售」或「贈予」其器官將成為眾人爭議的焦點,值得吾人深思。若有人為利而在控腦發育基因上先做了手腳,等成人後再使之受外控因子而「腦」猝死,則此行徑則有如預謀殺人一樣地令人髮指也!
至於當今最熱門的話題:「複製器官」、「複製人」,若其目的乃是「助人」及「捨命」、是想「捐身」以「利他」。則與基督所說:「我的肉是可吃,我的血也是可喝,這都為你們「捨」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在其基本精神上並不違背。事實上,「捐血」與「器官移殖」也均曾經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後,始被認定為搶救生命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善行;因此複製技術的目的若非為自私、謀利,應可為世人所接受;只是其中所可能觸及的法律及倫理問題,需要各界共同深度地廣泛討論,以免產生負面影響。

神是最前衛的導師
在這樣多變的世代中,有人認為基督教的信仰是極保守的,故此不可能接受此世紀的新思維、新科技,應力求圍堵以防其負面影響之擴散。但筆者以研究上帝原創生命多變特質的學者身份來看這個問題,卻並不認為如此。首先,DNA正如「Word」之於「電腦」或「文學」,其字母、單字及片語,雖均固定不可變,但「Word」之「Processing(即「文字處理」),卻是可以千變萬化的,在「剪」、「貼」、「移」、「改」、「編」下撰成各種不同新意的文章。近年來,DNA亦被發現正是如此,它在主司遺傳的「生殖系統」上,因需負責「世代」(generation)之傳遞,故不可突變外,身上其他類細胞之DNA均可因應變化之環境而主動地進行重組及改變。最有名的發現是「基因」會「跳躍」(jumping genes),而免疫系統也是會重組的最佳例子。這與聖經上所說:「道」是「活潑、長存」的並不違背。活潑者代表會跳、會改──僅在「体」(somatic)的層次,而長存不變就應該是「胚」(germline)層次中所遵行的法則。故此聖經原文雖不容改變,但經過不同時代,不同人的佈「道」而附予活潑的新「譯」與新「意」。這正如DNA可經由不同「轉錄」(Transcription)後,再經「選編」(alternative splicing and editing)可變成不同種類的「信息RNA」(Messenger RNA),而最後被轉譯(Translation)成不同之蛋白質,執行其不同之功用,故此生命雖源於「一本」,卻各自表現出多彩又多姿、似同卻相異的生命現象。今若了解神創造DNA時,即賦予它能主動「重組」、「改變」的能力,則我們又何懼世人利用酵素來作「剪」、「貼」、「移」、「改」、「編」的基因「重組」實驗及應用?世上豈真有「新事」?我們的神不但「合」科學,祂更是「超」科學的。難怪,經上說:「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祂的判斷何其難測,祂的蹤跡何其難尋。誰知道主的心,誰作過祂的謀士呢?誰是先給了祂,使祂後來償還呢?」(羅馬書十一章33-35節)。從亙古到現今,直至未來,我們的神永遠是我們最前衛的導師,祂的作為永遠令我們驚奇。

從另一方面來看基因的研究,其實也對世人了解自己生命的起源有正面的果效。由現今生子分物學的研究得知,各種生物基因組合次序非常不同,連原本認為相近的物種之染色體數目、形狀及所含重複核苷酸序列均不一致,實在很難以演化論強加解釋。古生物學者近來在研究中國大陸澂江化石群時也發現,化石中許多寒武動物都是在同一時段大量出現,證明牠們並非由演化漸進而來。研究粒線體核酸的學者也一致認為:人類的源頭為一,與聖經的記載不相違背。這些都是科學上支持創造論的論證。
今者,不談基因工程對吾人生活的影響,單就了解了核酸複製的能力,就足以令人對造物主心生敬畏。細胞核內生化反應的速率、無誤性、複雜性、調節性及DNA之長度,在在都讓吾人了解到生命之可貴與無價。必死的草屨虫在死前投資複製一套無誤的DNA,便可享受複製後「返老還童」、「重新開始」、「一變為二」倍生的生命奇蹟。在發現核酸奧秘的現今世代,若人類只因享受到「基因工程」所帶來之利益,卻忽略追究生命的本質與意義,那仍是「離道甚遠」矣。因為人的生命除了摸得到、看得見、筆墨可以形容的「肉體」外,還有形而上的「魂」與「靈」,必需三者兼備,才能活出真正有價值的豐盛的生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