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6日 星期四

『從約伯記學習工作的智慧』Job Wisdom from Book of Job Part 1 By 建宏



『從約伯記學習工作的智慧』Part 1


Job Wisdom from Book of Job



華神約伯記期末報告


授課老師:華神吳獻章 老師



                                                     



壹、 前言



每個人從一出生來到世上,無論願不願意,或有沒有自覺在工作,都必須要『工作』,小嬰孩的工作是喝奶、睡覺與成長,學生的工作是讀書、考試與升學,畢業之後的工作可能是在一個工作崗位上,投入精神與努力,享受工作的成果或報償,或賴以謀生,或藉以養生,工作的地點也可能是在家裡(如家庭主婦),工作的報償可能是有給職的,也可能是無給職的(例如義工、事工),不論我們願意不願意,不論我們退休與否,只要我們一息尚存,我們在世上的每一天,都必須『工作』,因此如何學習工作上的智慧,實在是一件刻不容緩的重要功課。


 


貳、 沒有一個工作是容易的


一、   工作中常有苦難


在工作上,我們常常會面臨苦難,有的苦難是需經常加班熬夜導致身體過勞,有的苦難是壓力過大導致心神不寧,還有的苦難是工作環境滿了是非,有時想不如歸去,卻又憂心下一個工作會不會更好?


身為基督徒,我們可能比一般人多一個選項,那就是全職投入到屬靈的工作,但要非常小心,要很確定這是出於神的呼召,而不是出於自己在屬世的工作上找不到樂趣或失去競爭力才想投入,因為教會的事工,對一個沒有真正被神呼召的基督徒而言,有可能是另一個更大的苦難,因為教會的每一位會友,因著奉獻、因著關心神的家或因著每一個人生命的成熟度不同,可能在言語行為的表現上會很像教會的『股東』、教會的『老闆』,想一想,在世俗的工作,一個人若同時有兩個老闆,就會常常面對兩個老闆不同意見甚至於是彼此衝突的要求,而讓人不知所措、心力交瘁,更何況需同時面對一群生命不是很成熟的幾十個或上百個叫人眾味難調的『老闆』?


 


二、   人人都想遠離工作上的苦難


當我們的手被燙到時,我們不需經過任何思考,就會立即以反射動作把手抽離,由此可見,人的本性是傾向於選擇遠離疼痛、遠離苦難。但是當我們身在工作的苦難當中時,我們真可以隨時隨心所欲地抽離嗎?冒然的抽離或逃避,往往會將我們帶入到另一個更大的苦難,所以世人紛紛尋求各種方法來遠離或預防「工作苦難」,有人不斷地在尋求工作上的智慧,也有不少人想要拼命賺「錢」、囤積財富,以期待將來可以早早退休,可以不用上班。


 


三、   逃避工作上的苦難,常常會跳入到另一個苦難


提早退休雖可以讓我們名正言順,帶著退休金離開現在的工作,卻往往會引領我們進入到另一個工作,以前建宏有一位同事的先生,在銀行負責催收欠款的工作,他很不喜歡那份需終日向人逼債的工作,滿心期盼提早退休,然後就可以天天去釣魚,有一天他終於實現了提早退休的夢想,於是開始天天去釣魚,但在釣了一個月的魚之後,他赫然發現,怎麼釣魚變成他現在每天的工作?而且是一份沒有薪水的工作,於是他不再去釣魚,而跑到山上去種果樹,投入另一個整天汗流浹背,沒有週末假期,勞苦加添,卻可能血本無歸的工作。


 


四、   人生有意外,工作亦會有擱淺


雖然我們願意努力地工作,但卻也常常在這職場當中擱淺,從約伯記當中,我們也學習到義人擱淺的終極三大特徵[1]:


1.  不肯從過去中走出來(伯29:沈溺於過去工作上的成就。


2.  讓現在沈溺於自怨自艾(伯30:感嘆今非昔比,陷入自憐。


3.  數算自我中心的無辜(伯31:自覺工作上小人當道、烏雲蔽日、老闆不公。


 


人生充滿意外,聖經中記載了很多的意外事件,例如約伯很意外地失去所有、大衛很意外地被他老闆掃羅追殺、摩西很意外地一出生就被追殺、馬利亞很意外地童女懷孕[2]而這些意外後來都變成祝福,原來這些意外都有上帝的計畫與恩典在其中,我們若能在人生下半場以上帝為圓心,則將會有許多美好的意料之外的人生在前方等待著我們。要仰望日光之上的神,明白生命中的亮度更勝於生命的長度[3]與富裕度,張學良晚年也寫下了以下的詩句:「白髮催人老,虛名誤人深,主恩天高厚,富貴如浮雲」[4]。所以我們極需要學習我們工作的目的與焦點,並學習工作上所需的智慧。


 


參、 為什麼從約伯記可以學習到工作上的智慧?


約伯記是聖經中第一本智慧書,而所謂的智慧,是指可以看見問題的真相[5],找尋智慧除了往創造萬有的上帝那裡去外,別無他途[6],真智慧不在如何完成,而在如何開始,不是以人為本,而是以上帝為本,智慧的本質並非求知,而是敬畏主,無論我們在各行各業工作,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要榮耀主,唯有我們真明白我們工作的目的之後,我們才能得著在工作上的智慧。


 


當我們讀到約伯記11「烏斯地有一個人名叫約伯;那人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清楚地指明約伯是一個義人,而約伯記14-5 更說明約伯還常藉著獻燔祭,為其兒女代禱守候,對身為基督徒的我們而言,我們不禁會疑惑地問:「為什麼約伯先求神的國、神的義,卻會遭遇苦難?」


 


聖經中約瑟與約伯兩人都同為無辜與溫和的人,卻都遭遇不尋常的苦難,在其經歷中也暴露出人心的妒嫉與軟弱(例如約瑟的兄弟、約伯的友人及撒旦,撒旦雖非人,卻比人心更險惡),von Rad 就提出了:「約伯也如約瑟一樣,看見了苦難之上有福樂,神不只控制他們的處境,也終於搭救他們。」[7],指的是約伯與約瑟都經歷到苦難後的祝福,而約瑟倘若沒有被賣到埃及為奴,就不可能當到埃及全地的宰相,這一點對身在工作苦難的人是很大的激勵


 


也有學者指出:「約伯在Powerless(無能為力)時,經歷到神的同在,而所羅門王卻在Powerful(擁有一切權勢)時,失去了神的同在。」[8],這說明了,人會因為過度安逸而忘了神,導致失去神的同在,而在苦難中,則比較容易因為經歷到自己的無能為力,反而會尋求神而經歷到神的同在,所以苦難對人來說,常常是一種祝福,因為苦難會帶人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而回轉向主,所以箴言30:8-9 教導我們「求你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我需用的飲食, 恐怕我飽足不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呢﹖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我神的名。」


 


不管我們願不願意,人的一生總是難免經歷到許多大小不同的苦難,雖然我們也明白,苦難常常是神化妝的祝福,但是當身陷工作苦難中時,我們卻常會如同約伯般看不見那個苦難的關鍵點(本書第一、二章天上所發生的事),我們會安慰走在工作苦難中的同事,但常常無法自己走出工作的苦難,同樣的苦難,有人只要花很短的時間就能走出來,但有些人則可能要花數年或數十年才能走出來,甚至抱憾以終,從約伯記中,我們讀到約伯走出苦難後,不只得回他先前所失去的,甚至得到雙倍的祝福,從經文中,我們知道約伯走過苦難的關鍵是在主向他顯現後,42:5 「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讓我們不禁想要深入學習探討主藉由本書所要教導我們的如何面對工作中不可免的苦難的智慧、如何走出工作上的苦難以及如何領受走過苦難後的雙倍祝福。


 





 


肆、約伯記的文學結構


Kevin Vanhoozer 主張:「聖經神學乃聖經歷史、文學、理論(神學)、應用整合的詮釋黏膠(hermeneutical glue),好讓系統神學的主張,建立在以聖經的權威為基礎的聖經神學上。」,而當歷史、文學、神學與應用,這四者若有衝突,就必須在「文學分析」上,即在解經上下功夫。[9]


讓我們從文學分析角度來看約伯記。


 


一、本書的文體


本書的文體是多重的,前(第一、二章)、後(42:7-17)有散文,中間全為詩歌形式(第三章至42:1-6),哀歌也插在其中,是舊約中不同文體的表現。


1. 故事敘述:類似路得記


2. 對話方式:類似亞伯拉罕為所多瑪、蛾摩拉為神代求 創1820-32


3. 箴言短句:箴言書、傳道書有類似。


4. 讚美詩:類似詩篇


5. 哀歌(如33-26):類似耶利米哀歌


 


二、本書與以賽亞書的相似之處[10]


有學者認為以賽亞書是舊約的福音書,它亦被稱為新舊約聖經的縮本。奇妙的是:   


()以賽亞書共有六十六章,新舊約聖經也是六十六卷。


()舊約聖經有卅九卷,以賽亞書上卷也是卅九章,充分把舊約的特質:神公義的審判表現出來。新約聖經有廿七卷,以賽亞書下卷也是廿七章,其內容也充分顯示新約的特質:救恩的成全,這是神安慰苦難中的選民之最佳禮物,而奇妙的是約伯記也是在探討苦難中的智慧,因此約伯記與新約聖經的連結、通往彌賽亞的盼望,再明白不過。


 



 


三、本書有許多地方用到對偶語法


如伯121: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


「赤身」是重複提說,指一無所有。「出」與「回」又是對偶,卻是意義的相反詞,指生與死。另外生是出於母胎,但歸回時並不是回到母胎,而是歸回大地,大地在英文當中有「mother land」的說法,與母胎形成了對稱的表達。


 


四、本書的結構中常用法律訴訟式的隱喻


這一點讓筆者覺得很奇妙,因為法律用語常常是適用於爭辯是非曲直,通常是雙方都自認為有理、僵持不下,而且不肯退讓時,才會走到法律途徑,以尋求問題的解決,本書的法律用語比比皆是,這是文學的技巧,但也論述著一位無辜受苦者的心理反應,以期待這難解的苦難問題獲得解決。


 


本書主角約伯,也很熟悉這種法律程序,因為他曾在城門口,維護不幸者權益(伯297-16 我出到城門,在街上設立座位…, 我以公義為衣服,以公平為外袍和冠冕。我為瞎子的眼,瘸子的腳。我為窮乏人的父;素不認識的人,我查明他的案件。)


因此Scholnick認為約伯記為「訴訟式的戲劇」(Lawsuit Drama[11]


 


A. 指定嫌疑﹕16-21-6


  B. 訴訟﹕9-10


    C. 挑戰﹕13


      D. 控告﹕1618-21, 1921-29


         E. 見證﹕2930


         E. 誓言﹕31


      D. 宣判﹕32-37


    C. 挑戰﹕38-41


  B. 辯明﹕421-6


A. 宣判無罪﹕427-9


 


從本書的內容可知撒旦專以控告為要務,而叫人陷入屬靈的訴訟,一開始當撒旦控告約伯時,約伯不在場,撒旦隨即消失,在控告的辯論過程中,控方(撒旦)反而隱藏,讓約伯誤以為神是控方,是對他不公的人。


身陷在工作苦難的人,也要明白不要輕易地去怨天尤人,要明白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每件事情的背後,都有 神絕對的主權,要學習保羅所教導的 腓立比書4:12:「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


 








[1] 2011 年華神吳獻章老師約伯記上課講義 P.32




[2] 99.12.6華神吳獻章老師所主講的傳道書上課內容




[3] 99.11.27 華神吳獻章老師所主講的傳道書上課內容




[4] 99.11.8華神吳獻章老師所主講的傳道書上課內容




[5] 2011年華神吳獻章老師約伯記課程教導




[6] 2011 吳獻章老師所寫的擱淺的日子,第272




[7] G. von Rad, Wisdom in Israel, 1972, p.200




[8] 99.1.4 華神吳獻章老師所主講的《舊約神學十四》




[9] 98.11.23 華神吳獻章老師所主講的《舊約神學九》




[10] John E. HartleyThe Book of Job,頁11-12


 




[11] S.H. Scholnick, Lawsuit Drama in the Book of Job, 197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