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8日 星期六

我們祖宗的信仰 +唐太宗貞觀之治期間,景教(基督教)是唐朝的國教

吳霆牧師在澳洲講道的CD 中,提到基督教徒(在中國歷史上稱為景教)於唐朝(唐武宗 清道光)時曾遭受大規模屠殺,殉道人數非常龐大,遠超過歷來的殉道 人數,而一粒麥子種在泥土裡,就會長出更多的麥子 ,今日福音在中國大陸廣傳,也是根因於前人落在地理死了 就結出許多的麥子。
約翰福音 12:24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於是我們上網找到了以下大陸學者所研究整理的文章 ,供大家參考如下。


以往當我們在向家人傳福音時,未信主的家人,經常會有所顧慮地說 ﹕「我們不可以背叛祖宗的信仰」,看到這篇大陸學者所整理的 「基督教在中國的發展軌跡」後,我們赫然發現,基督的救恩 ,早已臨到中國,只是有幾個在封建時代的帝王,擔心影響其統治權 ,而施行迫害,然而救恩的種子早已在中國紮根,從這篇文章中我們瞭 解,我們祖宗早已蒙得救恩,我們接受基督救恩,只是回復祖宗的信仰 ,更不是背叛祖宗的信仰 。


▃ 文章摘要
一、唐太宗治期間,景教(基督教)基本上相當于唐朝的國教。
史書記載,唐太宗、唐高宗等幾位皇帝經常到興慶宮聽道 ,實際上就是去聽"波斯僧"講道。所謂"法流十道 "說明當時基督教已經傳遍全唐。

二、宋元時期大量的宗教石刻出現于泉州,其中就有景教的標誌。


三、在北方草原,突厥人(後來的回紇)、蒙古人中間都曾經大興景教 。


四、西域在成為伊芳芳芳斯蘭教區(回教)之前,那裡曾經有25個景 教教區


五、元定宗貴由(1205年-1248年,蒙古大汗,窩闊台長子 ,1246年8月24日至1248年3月在位)貴由汗不僅本人信奉 基督教而且率領大臣與貴族一起皈依基督教,與其母一起把持朝政的大 臣鎮海也是基督教徒。這一時期是大批基督教徒來到中國的頂峰時期。

六、明末利馬竇憑借超人的毅力與天才的學識獲得了部分明朝官員的信 任,最終在明末的余輝中進入北京,一時有許多人加入基督教 ,如徐光啟、李光藻等人,這批人為中國帶來了當時比較先進的天文 、數學、地理製圖等一系列先進科學理念。


七、康熙不僅深入學習這些基督教徒帶來的新科學新文化 ,而且認真學習過《聖經》,他留下的許多文字都與《聖經》有關的 ,比如"十字成溪"等。


八、由於基督教與中國儒教有著不可調和的衝突,最終導致清朝時期又 一次壓制基督教徒,這出現于道光年間的一樁頗為蹊蹺的公案。


九、清末,因為"脫亞"以及向西方學習而快速獲得生機的日本,在 "明治維新"的政治影響下迅速成長為中國的對手。第一次敗倒在彈丸 鄰國的屈辱才使清人真正清醒的時刻。"洋務運動"在如此的形式下迅 速開展,各種向西方開放學習的呼聲增高,越來越多的漢人進入西方學 習,基督教重新進入中國的政治舞台。


十、孫中山本人就是一位基督徒,他是年輕時期在香港加入基督教的 。他的夫人宋慶齡女士毫無疑問也是一位基督教徒,因為她的娘家全部 是基督教徒,她從小就生活在這個家庭。孫中山本人的傳人蔣介石因為 受夫人影響也最終加入了基督教。


十一、事實上最早的同盟會會員黃興等多數都是基督教徒 ,尤其上那些犧牲在黃花崗的烈士們多是這個身分。

 


今天中國人對于基督教的研究是不夠的,在學術界尤其如此 。這影響了一份真實的歷史在中國人面前的展現。



敬請閱讀以下的全文。









 

在耶穌降世為人並升天後,神派遣了他的門徒使者分別到東西方傳播福音,但他們在東西方遭遇了不同的命運。這一半的原因依然應該歸於地緣,因為從西亞來到中國比進入歐洲要困難得多了,沙漠與高山冰川是他們必須面臨的實際問題。第一來到東方傳教的是聖多瑪,就是聖徒Thomas的音譯,這還是西元1世紀的中葉。但他只到達了印度,沒有證據表明他來到了東亞。


 







在中國的考古發現中有一枚“三國”時期的金屬十字架,出土于江西廬陵,不過那並不能說明直接來自基督教,但也不能否認。所以只能作為疑証存列。


 


一般認為基督教從很早就進入了中國,但直到唐朝之前並沒有確切的證據。今天的新教(又稱狹義的基督教,pretestant)教義比較接近景教。受到迫害的部分景教徒從敘利亞經過波斯來到中國。由於景教在波斯曾被立為國教,景教與波斯的淵源很深,來到中國的景教徒最初被稱呼為“波斯僧”或類似的叫法。


 


景教從西北進入中國後很可能一直沒間斷在北方草原民族中間傳播,到唐朝時期達到鼎盛。最有力的證據是今天依然樹立于“長安”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這個碑文是高宗時期用敘裡亞語和漢語雙語刻寫的。當時到達唐朝的這批景教教徒就有“波斯僧”,但也有來自大秦(羅馬)的。


 


景教在唐朝的興盛可能是後人無法想像的,信仰者很多。比如著名的唐將薛仁貴就是一位基督教徒。唐太宗起碼是位熱心者,在他統治期間,景教基本上相當于國教。貞觀九年,“大秦國有上德曰阿羅本”傳道來到長安,唐太宗“使宰臣房公玄齡總仗西郊,賓迎入內。翻經書殿,問道禁闈。深知正真,特令傳授。……而于諸州各置景寺,仍崇阿羅本為鎮國大法主。法流十道,……寺滿百城,家殷景福”(《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頌》)。


 


史書記載,唐太宗、唐高宗等幾位皇帝經常到興慶宮聽道,實際上就是去聽“波斯僧”講道。所謂“法流十道”說明當時基督教已經傳遍全唐,因為開元二十年(732年)之前唐設十道,(道下設州(742年改郡)),之後十道改為十五道。“阿羅本為鎮國大法主”顯示了唐太宗時期任命阿羅本為本國教主的地位。


 


甚至有人說,唐僧去西天取經有可能本意不是到印度取佛教的,其實他是去大秦國取景教之經,結果沒有走到地方就拐彎去了印度,取回了佛教。這種說法沒有多少根據,但當時佛教在唐朝並不受歡迎反而受到打壓是個事實,唐僧回國之後才改變了局面。不過我們也可以發現,世界的發展許多時候是偶然原素造成的,假如不是唐僧去印度取佛教之經,而是到了大秦國與教廷接觸取回了景教之經,那會如何呢?有一個考証別有意趣,後來小說中塑造的西天取經的沙僧,其髮型證明了他的身分就是位“波斯僧”,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西域那一帶基督教正興盛呢。


 


唐朝時期是中國文化進行大分化、大建設的一個特殊時期。唐朝的開放使其接納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宗教,起碼在當時佛教與基督教(景教)處于同一個發展平台之上,這一點是沒有疑義的。


 


不過武宗時期(841-846年)滅佛時把所有的外國宗教都同時滅掉,景教似乎在中原從此一蹶不振,中國人還是選擇了佛教,從而拉開了中西方文化的分野。中國與舊大陸的其他衣冠文物開始分道揚鑣。佛教在東亞,基督教在歐洲,伊芳斯蘭教在阿拉伯世界,三足鼎立,在這個時期初步建立。


 


宗教一直是與政治相關的一個重要勢力,包含唐武宗這次歷史上已經有三次大規模的“滅佛”。在宗教勢力逐漸膨脹到一定程度時“滅佛”就會出現,這正是封建統治者早已注意到宗教對世俗政權的分威權脅所導致的必然結果。佛教本身在中國也經歷了許多演變,只有佛教最終明確顯示出無意于政治權力時,統治者才會放心地使其傳播。基督教在西方的前車之鑒,或者基督教在西方的分權事實,都說明了基督教的強硬不妥協性質,所以基督教最終難以進入專制的封建中國也是合乎情理的一個結果。


 


即便是以往短暫的歷史也可以看出,只要是對宗教的寬鬆時期,文化就發達,國家就昌盛,只要是宗教被打壓時期,國家就衰退。在我看來這並非是宗教的魔力,這是因為宗教作為衣冠文物的一個組成部分,一個國家對其寬鬆還是封閉,必將也體現下其他方面,所以其實是總體的開放與封閉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命運。其後的歷史事實無不說明了這一傾向


 


 


雖然唐末“滅佛”使景教也受到驅感,但景教並未徹底離開東亞,只是退居守勢。北方草原與南方海路都與西方繼續發生著聯繫,北方的一支基督教一直持續到蒙古人統治時期


 


唐朝儘管很開放,但自從“安史之亂”對外局勢就發生了根本的轉變。因為西域邊防軍調回長安救急,陸地“絲綢之路”馬上就被吐蕃和回紇搶占堵塞。南方的海上通道反而因次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獲得空前暢通。


 


僅只唐末黃巢後來在廣州“蕃坊”內殺戮外商就達十二萬人,這其中就包含有景教徒和伊芳芳芳斯蘭教徒,當然他們的主要身分可能是商人。宋朝稅收的20%來自海港貿易。元朝比宋朝海外貿易更興盛一些。這條對外的水路一直暢通無阻,從廣州、福建的泉州,一直到長江三角洲地區,一直都是外商雲集的地方。明朝中期之後才被人為關閉。


 


南方的泉州是個最典型的代表,馬可波羅稱那裡為第一國際大港。宋元時期大量的宗教石刻出現于泉州,其中就有景教的標誌。那裡還有許多其他宗教的痕跡,其豐富的程度幾乎可謂任何宗教都能在當時的泉州找到蹤跡。我曾認為起于宋朝南方的“媽祖”崇拜實際上是天主教在泉州的傳播遺留,因為天主教信奉聖母瑪利亞。事實上,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經常面臨本土化,比如耶穌就在某些文獻中被稱呼為“世尊”,而聖母瑪利亞則被很多人稱呼為“菩薩”,所以她改名為“瑪祖”並附會一些中國故鄉也毫不奇怪。


 


在北方草原,突厥人(後來的回紇)、蒙古人中間都曾經大興景教西域在成為伊芳芳芳斯蘭教區(回教)之前,那裡曾經有25個景教教區,喀什為第19教區。


 


13世紀,元朝征服阿拉伯之後曾經將20萬穆民從中亞一帶征遷進入中國,景教受到嚴重衝擊。西域在這個時期逐漸成為伊芳芳芳斯蘭教的天下。最早可能從11世紀開始已經有伊芳芳芳斯蘭教進入西域。


 


蒙古人時期的宗教信仰非常複雜,但景教在當時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蒙古人中的可烈部、汪古部、乃蠻部信奉景教,不過,也有人認為多在宮廷內部流傳。他們其中一個部落信奉的不是聶斯脫裡派,而是同屬廣義基督教的另外一個派別。當時教派林立,到今天為止,廣義的基督教派系可達千種以上。


 


元定宗貴由(1205-1248年,蒙古大汗,窩闊台長子,1246824日 至12483月在位)為了與廣泛的基督教世界結盟對付穆民國家,就曾經給法蘭西國王聖路易寫信說,別分那么多教派了,因為大家都是信奉十字架的。


 


貴由是由一位基督教徒Qadaq撫養長大的。貴由汗不僅本人信奉基督教而且率領大臣與貴族一起皈依基督教,與其母一起把持朝政的大臣鎮海也是基督教徒。這一時期是大批基督教徒來到中國的頂峰時期。蒙古人在這個時期直接與羅馬教廷有過許多聯繫。以上這些事情發生在忽必烈(元朝)之前。


 


在蒙古,基督教或景教被稱呼為“也裡可溫”,大致意思是“傳送福音者”。


 


明末,天主教的一個支系耶穌會派員來到中國,但他們在中國的澳門一帶盤桓多時進入不到中國,這中間最有名的一位是利馬竇。利氏憑借超人的毅力與天才的學識獲得了部分明朝官員的信任,最終在明末的余輝中進入北京,一時有許多人加入基督教,如徐光啟、李光藻等人,這批人為中國帶來了當時比較先進的天文、數學、地理製圖等一系列先進科學理念。但明朝已經走到了它生命的盡頭,清朝在1644年進入中國的歷史視野。


 


清朝的康熙因為罹患天花,因禍得福,據說莊妃是因為聽從了湯若望的建議才選取康熙作為繼承人,因為西方當時對天花已有足夠的研究經驗,認為一旦得過天花就獲得了永久的免疫。


 


總之,康熙對這批基督教徒顯示出非同尋常的興趣,莊妃曾經稱呼湯若望為父,而康熙也稱他為爺,有人認為康熙實際上是受洗的基督教徒,但現下並無確切的證據,目前的證據是,康熙不僅深入學習這些基督教徒帶來的新科學新文化,而且認真學習過《聖經》,他留下的許多文字都與《聖經》有關的,比如“十字成溪”等。“康熙盛世”有多少是與這些西方來的教士有關?那到底帶來的是思想的開明還是具體科學技術的促進,這是一個迷。清初的統治者確實與基督教之間有過一個幾十年的蜜月期,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由於基督教與中國儒教有著不可調和的衝突,最終導致清朝時期又一次壓制基督教徒,這出現于道光年間的一樁頗為蹊蹺的公案。


 


時間到了1807年,中國迎來了第一位新教徒,這就是來自蘇格蘭的馬禮遜。新教與天主教的分野建立在15世紀。天主教與東正教的分野建立在更早的11世紀。今天基督教世界裡成分最大分佈最廣的就是新教(protestant),現下中國人概念裡的基督教實際上就是指新教


 


 


清末,因為“脫亞”以及向西方學習而快速獲得生機的日本,在“明治維新”的政治影響下迅速成長為中國的對手。第一次敗倒在彈丸鄰國的屈辱才使清人真正清醒的時刻。“洋務運動”在如此的形式下迅速開展,各種向西方開放學習的呼聲增高,越來越多的漢人進入西方學習,基督教重新進入中國的政治舞台。


 


孫中山本人就是一位基督徒,他是年輕時期在香港加入基督教的。他的夫人 宋慶齡 女士毫無疑問也是一位基督教徒,因為她的娘家全部是基督教徒,她從小就生活在這個家庭。孫中山本人的傳人蔣介石因為受夫人影響也最終加入了基督教。


事實上最早的同盟會會員黃興等多數都是基督教徒,尤其上那些犧牲在黃花崗的烈士們多是這個身分。


 


 


今天中國人對于基督教的研究是不夠的,在學術界尤其如此。這影響了一份真實的歷史在中國人面前的展現。


 


本文作者:蘇三(大陸)






 


1 則留言:

  1. 平安:                        
    謹守誡命的分野
    也許有人要問?為甚麼是這樣?神 既是完全的掌權者,他本有權力主導一切,為何 神不阻止亞當的行為?首先我們要明白,我們的神,祂是信實慈愛的神,祂不似一般掌權者,會使用神給予的權利,任意剝卸、侵犯弱小生命,神給每人均等主權,但當神賦於人恩典和愛的同時,也適時提醒人類應有的規範,更賦予人完全自由的意志,選擇屬於自己的生命模式,這是律法與恩典之間的分野,它們同時存在,卻並不衝突,因道路是神所給予,而選擇權卻在人自己,唯一的秘訣就是:當我們將道路完全仰望在神手中時,所有祝福必取決於信心的果實,信心多大,得著應許便有多少!感謝讚美神!
    歡迎來我部落格逛逛
    http://tw.myblog.yahoo.com/a1072360671/

    這裡記錄了我的點點滴滴,更歡迎各行各界朋友運用這平台交流!位於高雄1958創立至今,總共服務了萬千餘位媽媽和社會人士。我們主要提供中式旗袍、改良式旗袍、禮服、晚宴服、媽媽裝、八片、六片、魚尾、荷葉、蛋糕,各式款式流行時裝一應俱全等等上百款的衣飾批發零售及量身訂作團體制服。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