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

認識網路成癮症


認識網路成癮症    精神部主治醫師 謝明憲      摘自 台大醫院 健康電子報第3期(2008年2月)               小惠最近找到一份新工作,是坐在大多數時間只有她一個人的辦公室中,幫因為業務關係、需要在全台各地之間奔波的經理處理文書與接電話。小惠喜歡這樣的工作,因為上班跟不上班的差別:只在於上網地點是在經理的辦公室,還是在自己家裡。      自從多年前被好友欺騙之後,飽受挫折的小惠便迷上了網路,只要連上網際網路搜尋資料與下載,每天都感覺滿載而歸;就算是真實生活中沒有朋友,在網路社群上也有許多網友。反之,即使是片刻沒有在線上,也覺得全身不對勁,情緒低落。     現在的工作,當然也是在網路上找到的,經理在面談時特別告知她『只需要對經理一個人負責,不需要與他人直接互動』,正合了小惠的意(『除了睡覺與通車時間之外,其餘時間包括吃飯都在上網』)。所以即使經理辦公室外人來人往,許多擦身而過的公司同事對她善意的招呼,小惠卻經常一整天沒有與任何人真實的面對面講話,在她的眼神中:只有電腦螢幕…  『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近年來因為資訊科技的進步,許多人在工作上或休閒生活上均必須仰賴電腦;同時由於網際網路的發達,即使一段時間沒有與任何人真實的面對面,也可以與他人有溝通。   慢慢的開始有人離不開、進而沉溺於網際網路:1995年精神科醫師Ivan Goldberg 提出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網路成癮症』的概念︰用來形容這群過度使用網際網路的民眾;1996匹茲堡大學的心理學家Kimberly Young,參考美國精神醫學會原先的DSM第四版精神疾病診斷準則(DSM-IV)中的病態性賭博(pathological gambling)的標準,提出了評估網路成癮症的檢測準則,共有 8 項︰  我會全神貫注於網際網路或線上服務活動,並且在下線後仍繼續想著上網的情形。 我覺得需要花更多時間在線上,才能獲得滿足。 我曾經多次努力想控制或停止使用網際網路,但總是失敗。 當我企圖減少或停止網際網路的使用時,我會覺得沮喪、心情低落或易發脾氣。 我花費在網路上的時間,總比預期的要長久。 我為了上網,而寧願冒重要的人際關係、工作、教育或工作機會損失的危險。 我曾向家人朋友或他人說謊,以隱瞞自己涉入網路的程度。 我上網是為了逃避問題,或試著釋放一些感覺:例如無助、罪惡感、焦慮或沮喪。    以上八項檢測準則中,若有五項回答為是,就初步符合『網路成癮症』的診斷;如果每週上網時間超過四十小時以上,則可以更加確定診斷。     為什麼會網路成癮?   為何會有人寧可放棄真實生活中的活動與社交,而甘心全神貫注於網際網路上?可能的原因有下列幾種: 網路的無限性:可以每天二十四小時全年無休的提供取之不盡的資源。只要你有心,任何資訊在網際網路上都找得到。 網路的即時性:可以讓人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好,成為新型態的交友方式。當與網友一言不合時,也可以隨時下線或封鎖對方,而避免了真實社會中的複雜詭譎人際關係(Companionship, but no friendship)。 網路的虛擬性:不論在真實生活中有多少挫折,在網路世界中你隨時可以扮演不同角色、不同身份、成為超人,表現自我的主導權。 網路的匿名性:讓每個人可以可以逃脫身份、形象等條件限制,勇敢地大聲說出自己平常不敢說出的想法,而無須直接面對他人。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現代人的生活當然不能沒有電腦與網際網路。但是,如果符合上述『網路成癮症』的診斷時,對於自己的身心以及真實社會中的人際關係而言,都不會是好事:應當設法尋求專家的協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