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

從傳道書的神學看理財的智慧 By 建宏




前言:
依美國蓋洛普民調,56%的夫妻離婚與家庭中的財務問題有關,台灣這幾年流行樂透彩,很多人夢想自己能一夕致富,但是在美國卻有研究指出:「中樂透彩的人,如果在中獎前已經有財務上的問題,在中獎五年後,其財務狀況有較中獎前改善的案例是零。」也就是說一個財務有問題的人,在中樂透彩五年後,其彩金就會被他花個精光,

而聖經中有2,350節的教導跟「錢」有關,甚至多過於與禱告相關的經節,這是因為財寶在哪裡,心也在哪裡。身為全能 神的兒女,我們不禁想要來探討並思考如何將神的智慧應用在投資理財上面。

華神吳獻章老師在其所著作的「思想起」[1]上提到在聖經中箴言是講述面對「平常」時的智慧,約伯記則是講述面對「反常」時的智慧,傳道書是講述面對「無常」時的智慧,都是在教導人在面對人生種種際遇上的智慧。而在投資理財上,我們很容易經歷並體會到傳道書1:2上所述的:「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在這經節中所出現的五個虛空當中的二個,有學者研究指出在希伯來原文當中意味著雙倍虛空的意思,因此等於有七個的「虛空」實乃呼應七日中的創造都已經虛空[2],即倘若我們沒有定睛在日光之上的神,一切都將是虛空,如此的奧妙,讓我們不禁想要探討我們可以從傳道書學習到哪些投資理財的智慧,讓神的話對我們不只是在知識上或語言上,更是能讓我們應用出來,並活出來的智慧。

壹、 為什麼很難靠投資股票賺到錢?
每個人都想得到在金錢上的自由,因為世上有苦難,所以世人紛紛尋求各種方法來遠離或預防「苦難」,其中最常用的是用世界的方法,拼命賺「錢」,囤積財富來預防未來的不確定,來確保未來的高枕無憂。人們除了努力工作賺錢以外
也亟思在已賺得的財富上「用錢來賺錢」,來填補那個既停不下來也永遠無法被滿足的「金錢渴望」。

筆者曾以「聖經中的理財智慧」為題作分享,並詢問在場的200多位聽眾一個問題:「從個人開始在股票市場上投資到目前為止,累計起來是賺錢的人請舉手」,結果現場只有二位舉手(即只有1%的人賺錢),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有這麼多投資理財的教導 在股市的投資人 卻還有大於90%的人在賠錢?

筆者發現,那是因為那些所謂的投資理財的原則與教導,多無「可重置性」,也就是前一次的成功經驗無法保證在下一次按照相同的方法去作,能得到同樣的結果。所以人們經常花很多精力去理財,卻總發現不理還好,越理越糟。而其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在全世界(包括台灣)的證券投資市場存在著以下四種不對稱的特性:

一、資訊的不對稱
知名投資大師彼得‧林區曾說不要看報紙新聞來決定投資標的,因為當你看到報紙上登出某些利多消息時,事實上這些資訊是屬於落後資訊,該公司的股價在新聞的利多報導出來之前,其實已經反應並且上漲過了,可能已有一些有資訊優勢的人(例如該公司的員工、老闆、客戶、供應商、記者等)已提前購入而導致股價上漲過了,當我們看到報紙去買股票,剛好讓那些捷足先登的人獲利了結而將股票賣給我們。

二、資源的不對稱
如果你曾去拉斯維加斯的賭場試試手氣,你會發現你能贏錢的唯一機會就是贏了就走,如果你贏錢之後,還繼續玩,通常是會變成輸錢的,因為你的資源有限,賭場的資源無限,當賭場輸你100萬、1,000萬、1億、10,它都可以繼續跟你賭並有機會把錢贏回來,但是當你輸光了你的錢,不管是100萬、1,000萬、1億、10,你就得出場,這就是筆者所謂的「資源不對稱」理論,讓我們仔細想一想,股票市場的特性是否也跟賭場相仿,當你在股票市場上「賺錢」(我們喜歡稱之為賺錢,其實跟在賭場上贏錢的意思是一樣的),如果你繼續地持有股票而不獲利了結,就很有可能把所賺的錢賠(輸)回去,當然某些績優股可能可以比較長期持有,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投資風險,例如沒有了王永慶的台塑,或者台積電在張忠謀退休後是否仍能維持一貫的績優?其實是有變數的。

三、投資報酬與風險的不對稱
增加1%的投資報率,可能會增加10%以上的投資風險。以前的一位同事,曾經請筆者給他想要進行的一個投資機會一些建議,該投資商品保證報酬率15%(當時銀行定存的利率只有2%),我反問他,如果這個商品能保證給付你15%的報酬率,則意謂著這個商品的經理人必須把所募得的錢投資在報酬率高過20%的標的,因為要支付銷售佣金與每年基金經理人的管理報酬並再加上銷售利潤,但是放眼望去,在正常風險下實在找不到報酬率如此高的投資標的,結果後來在美國就爆發次級房貸風暴,甚至衍生出全球的金融風暴,去年筆者巧遇那位以前的同事,他告訴筆者他損失慘重,除了把先前所賺得的「超額利潤」吐回去外,本金也所剩無幾。

四、投資心理與市場反應的不對稱
慣性定律不僅存在物理,也存在於人性的投資心理,當股價上漲時,所有的媒體會呈現一片榮景的報導,大家就認為股價還會漲得更高,所以就進場去買股票,結果往往就會買在最高點,而當股價下跌時,一開始人們可能還會不捨得賣,因為認賠出售等同於承認自己的失敗,所以一般人都會堅持忍住不賣,但是當股票繼續下跌時,人們開始擔心會影響到買菜錢、房貸繳款,人性的投資心理會擔心跌更多,終於決定賣出股票,結果就往往是賣在最低點,奇怪的是股票總是在我們忍痛賣出後開始反轉上漲,相信這是很多人所曾經歷過的切身之痛。

人性的「貪心」、「不知足」很容易蒙蔽了人的理性,即使某一個投資已經有很好的獲利,但是因著人性的「貪心」、「不知足」而讓自己錯失獲利了結的機會,因為人性會認為雖然股價已經漲了,但是還會繼續地上漲更多捨不得出售,而往往後來股票就回跌回去。


[1] 吳獻章,《思想起-從舊約看》(華神,2008),頁141
[2]吳獻章,《傳道書-天道聖經註釋》(天道書樓,2010),頁41



貳、 從傳道書中,我們可以學到哪些投資理財的智慧
一、不要汲汲追逐,而要耐心等待
不要過渡地去追逐投資機會,而要等待好的投資機會,那些想努力從股票市場上賺錢的人,往往都會以賠錢收場,如傳道書9:11所述:「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資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

而一個真正好的機會,是需要等待的,而且通常不會是緊急的,不會是需要你今
天就要馬上作出決定,所以我們要特別留意所謂的「最後一天的機會」或「錯過今天機會不再」常常是一種行銷手法,而且一個好的投資機會在投資後是需要耐心等待其結出果實的,正如雅各書5:7所述的 「看哪,農夫忍耐等候地裡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如果期待今天投資,下週或下個月就會能賺錢,那叫投機賭博,不是真正的投資,而且這樣的投資也很容易竊走我們裡面的平安。箴言2820也特別提及:「 誠實人必多得福;想要急速發財的,不免受罰。」
,要謹記在心的是人常在投機中失去見證、信用和金錢,因此不要投機。而如果撒旦在你的財務上有立足之地,牠不用攻擊你,你的靈性生命很快就會下沉。

二、不要捨近求遠,而要勤勞做工
最好的投資其實就是委身在你目前所喜歡的工作上,傳道書3:22「故此,我見人莫強如在他經營的事上喜樂,因為這是他的分。」,但 神要求的是我們能把工作做得出色,而不是要求我們工作過度
有人將是世人分為四大類:
第一種人是能力好但跟人的關係不好,這種人通常的際遇是懷才不遇。
第二種人是能力差但跟人的關係很好,因為他能力差所以每一個人都能幫他忙,因為他跟人的關係好,所以每一個人都願意幫助他,所以這種人通常是處處遇貴人。
第三種人是能力差且跟人的關係也差,這種人的際遇可想而知。
而作為一個神的兒女,我們應該期許自己成為第四種人,努力工作並在自己所經營的事上喜樂並維持跟人之間的良好互動,如此好事(晉升加薪)就會臨到,祝福就會臨到,所以最好的投資其實不必捨近求遠,其實就是委身在你目前所喜歡的工作上,在你所經營的事上喜樂。

我們也要特別留意,神看工人過於工作,除非我們連接到不一樣的來源,否則就不能傳揚不一樣的聲音,華人社會深受佛教文化的影響,佛教與聖經最大的分別,大概就是在「doing」與「being」的差別,佛教教導積功德(doing)恰好提醒了我們,不能靠doing 得到神的恩典,人不能憑自己的所為(doing),得到神之所是(being[1]。所以我們要選擇緊緊連結於主,在每天的生活中、工作中活出敬拜的生命,有如與主共舞般,定睛在主、感覺主的感覺(例如在某件事情上,主耶穌會如何做WWJD What would Jesus do?)、跟隨著主的腳步(做事不要太急也不要太慢)、進入主的節奏(藉著讀經靈修來與主相會,享受主同在的甘甜與喜樂),與主一起作每一個決定,因著我們如此與主同行,主所賜的能力與創意就會源源不絕湧流在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上,也會讓我們經歷到馬太福音6:33的應許「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三、不要追逐享樂,而要知足常樂
要知足常樂並且不要在金錢的恐懼當中度日,要能知足才能享受祝福,傳道書4:6「滿了一把,得享安靜,強如滿了兩把,勞碌捕風。」傳道書5:10-11.「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這也是虛空。貨物增添,吃的人也增添,物主得什麼益處呢﹖不過眼看而已!」

貪心就是不知足,人的貪心是想要貪求得到最好的,或者有了還要更多,一個人如果從不為他人著想,從不接受必要之損失,或者總是眼紅於他人有的東西,都會受貪心之苦。以弗所書55「因為你們確實的知道,無論是淫亂的,是污穢的,是有貪心的,在基督和神的國裡都是無分的。有貪心的,就與拜偶像的一樣。」

如何為妳()自己禱告的作者Stormie  Omartian在她的書上見證道因為自己小時候家裡窮,常沒飯吃,但是那種饑餓的感覺從未離開,以致於她從小工讀,出社會後也拼命工作,兼差,深怕沒有足夠錢買食物,因此常常接下超乎自己身心能負荷的工作量。直到認識主,了解祂是如何供應祂的兒女後,才除去懼怕。不再需要在絕望中累垮自己,因為可仰望祂供應我所需的一切並且發現當我們願在所做的工作裡受聖靈引導,並且為神的榮耀盡心完成一切時,祂就會祝福我們的工作。

四、不要只會賺錢,而要善用金錢
要學習享受生命享受生活,不要只是會賺錢,卻不會使用金錢,傳道書8:15「我就稱讚快樂,原來人在日光之下,莫強如吃喝快樂;因為他在日光之下,神賜他一生的年日,要從勞碌中,時常享受所得的。」,如果在理財上沒有體驗到聖經所應許的平安與滿足,就只是錢財的奴隸。其實聖經並不反對「理財」,例如約瑟替法老理財,在豐年時儲備荒年的需要,特別是屬靈的理財,看「靈」魂更勝於財產有幾個「零」[2]我們也當學習視每一次的金錢使用為一個屬靈的決定,如果我們能將投資理財、賺錢用錢視為屬靈決定,我們就不會以「投機」心態來「投資」

五、不要埋頭苦幹,而要抬頭仰望[3]
沒有永恆觀的人,容易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傳道書4:7-8「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有一件虛空的事:有人孤單無二,無子無兄,竟勞碌不息,眼目也不以錢財為足。他說:我勞勞碌碌,刻苦自己,不享福樂,到底是為誰呢﹖這也是虛空,是極重的勞苦。」,這其實就是王老五的悲劇。如果在理財上沒有體驗到聖經所應許的平安與滿足,他只是錢財的奴隸。

六、不要臆測未來,而要祝福進來
人生充滿意外,人無法預測未來,當有人告訴你一個絕佳的投資的機會時,務要十分謹慎,因為時間不在日光之下的人手中(傳9:11),想要知道未來的人(某個投資機會能不能賺錢),除了要學習謙卑外,更要將眼光放在日光之上[4]
聖經中記載了很多的意外事件,例如約伯很意外地失去所有、大衛很意外地被他老闆掃羅追殺、摩西很意外地一出生就被追殺、馬利亞很意外地童女懷孕[5]而這些意外後來都變成祝福,原來這些意外都有上帝的計畫與恩典在其中,我們若能在人生下半場以上帝為圓心,則將會有許多美好的意料之外的人生在前方等待著我們。要仰望日光之上的神,明白生命中的亮度更勝於生命的長度[6]與富裕度,張學良晚年也寫下了以下的詩句:「白髮催人老,虛名誤人深,主恩天高厚,富貴如浮雲」[7]
傳道書12:13.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

七、不要等待接受,而要主動擺上
要去經歷施比受更有福,傳道書11:11.當將你的糧食撒在水面,因為日久必能得著。你要分給七人,或分給八人,因為你不知道將來有什麼災禍臨到地上。」,其中將糧食撒在水面暗喻為將善行做在可能沒有回報的世界中,這其實是傳道者所呈現的新約當中「施比受更有福」的舊約語法,要學習給出去,而且是給許多人,甚至都忘了給了誰[8]
戴德生曾把原本是為了買麵包給他女兒吃的口袋裡僅剩的最後一些錢,捐給了一對貧苦的母女,以致於自己身無分文,身陷無糧食可吃的危急狀態,回到家時卻意外收到神在二個月前即已感動一位遠在英國的人士所寄來的奉獻支持,原來神早在二個月前即已預備了供應他當時的缺乏,他曾說:「按照神的方法所做的事工永遠不會缺乏神的供應。」[9]
筆者的父親經商多年,筆者在四十年的觀察中發現,周圍的叔叔伯伯當中,願意施捨樂於助人的,多能到老享福,也有一些汲汲營營、急功近利的,晚景多半淒涼不堪,所以「施比受更有福」真的不是一個道德規條,而是生命中的重要智慧,正如馬太福音6:4「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有古卷:必在明處報答你)。」


[1]吳獻章,《生命的轉彎》(天恩,2010),頁225
[2] 99.12.13 華神吳獻章老師所主講的傳道書上課內容
[3] 99.11.20 華神吳獻章老師所主講的傳道書上課內容
[4] 99.12.6 華神吳獻章老師所主講的傳道書上課內容
[5] 99.12.6華神吳獻章老師所主講的傳道書上課內容
[6] 99.11.27 華神吳獻章老師所主講的傳道書上課內容
[7] 99.11.8華神吳獻章老師所主講的傳道書上課內容
[8] 吳獻章,《傳道書-天道聖經註釋》(天道書樓,2010),頁364
[9] 99.12.13華神吳獻章老師所主講的傳道書上課內容


參、 我們應該有哪些投資理財上的行動
一、十一奉獻,十倍恩典
我們要得,必先要給;要聚,必先要散,要自己快樂,必先使人快樂;要自己的靈性強健,必先幫助別人的靈性;我們澆灌別人,自己也得了澆灌[1]
雖看似矛盾,但憑信心經歷過的人,可以見證越肯給,便越富足。主耶穌在世上對金錢的教導,比其他的教導都多,基督徒若不能回到神的計劃中賺錢、用錢和施捨,若不遵行神的旨意,決無法擺脫撒旦的圈套和陷阱[2]

十一奉獻是任何基督徒最低限度的見證,從未對神做過十一奉獻的基督徒,等於從未確定神的所有權。要與人分享我們的富裕,調整我們生活水準來享有富足,一旦有盈餘,必須分享,不要囤積起來。瑪垃基書3:10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

「十擔米是貧窮的原因,九擔米是豐富的原因」
莫耳先生的見證:有一天莫耳先生沒麵包吃,莫耳先生就先檢討自己究竟家裡是否還有什麼東西沒給出去?找遍家裡,他發現還有一袋奶油,給出去後,不久就有人送他一袋麵包。

倪柝聲的見證:有一次倪柝聲想搭船,身上只有20元,船票的價格是70元,倪柝聲想到自己會不足,一定是給的不夠,接著 主給他的感動,倪柝聲給一位有需要的路人10多元,沒想到,他後來搭船時,船票卻只花了0.7元。

筆者在八年前第一次進教會,當時並不懂得十一奉獻的真理,在奉獻時只是順手奉獻了一千元,結果隔天上班時公司董事長竟然對筆者說:「你過去五年來對公司的貢獻很大,公司實在對不起你,我要給你的月薪加薪一萬元」,這個金額遠超過筆者先前在公司五年來累計的調薪總額,而筆者的姊妹也是在奉獻一千元後,在新竹一家購物中心開幕時摸彩也中了一萬元,也是十倍的報償,不禁讓我們想到瑪垃基書310「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

對於奉獻,我們總是想到先「得」再「給」,也就是我們將所得的奉獻出十分之一給神,在這種情形下我們很容易就會進入未「得」就不必「給」,讓我們來反向思考一下,如果我們能在「未得」前就「先給」,可能就意謂著將得著十倍的報償,當然我們不可存著得著回報的心態去奉獻,但只要我們的奉獻是出於甘心樂意的,神賜給我們的恩典是不會侷限在金錢上的,祂會讓我們多方面地經歷到 祂的恩典。

二、讓神作主,增值享福
惟有讓神作主,主權歸給神,我們才能享受富足無憂的生活,太2514-30「天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往外國去,就叫了僕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按著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就往外國去了。 那領五千的隨即拿去做買賣,另外賺了五千。那領二千的也照樣另賺了二千。但那領一千的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埋藏了。過了許久,那些僕人的主人來了,和他們算帳。那領五千銀子的又帶著那另外的五千來,說:主啊,你交給我五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五千。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那領一千的也來,說: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銀子埋藏在地裡。請看,你的原銀子在這裡。主人回答說: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你既知道我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就當把我的銀子放給兌換銀錢的人,到我來的時候,可以連本帶利收回。奪過他這一千來,給那有一萬的。
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把這無用的僕人丟在外面黑暗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

以上經文中的三個僕人的比喻,雖然有些學者研究指出銀子係指恩賜,但也有些研究也將此經文應用在投資理財上,其中柏康德將此經文歸納為以下:[3]
(一)神信託我們的是在我們能力以內
(二)神是真正的擁有者,祂有權收回託我們所管理的一切
(三)祂絕不容許我們懶散,祂要求我們善盡管家的職責,交給我們的資產不僅是維持現狀,還須按我們的能力去增值。
神要讓人享有無憂的富足,我們做事前需先求神的指導,若先自行出手,然後求祂救助,則是錯的。
如果一位基督徒因為金錢而憂慮、不安、沮喪,是未讓神作主的結果。因神要讓人享有無憂的富足。

在此我們也應該澄清二個世俗常有的錯誤觀念:
(一)人要貧窮才能有好的靈性:錯,貧窮並非天賦美德,有不仁之富,也有不仁之貧。申命記818 你要記念耶和華─你的神,因為得貨財的力量是他給你的,為要堅定他向你列祖起誓所立的約,像今日一樣。
(二)金錢帶來幸福:錯。
提前617 你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
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

三、勤以治事,儉以持家
我們要學習藉勤勞工作來領受財富,箴言66-11 「懶惰人哪,你去察看螞蟻的動作就可得智慧。 螞蟻沒有元帥,沒有官長,沒有君王,尚且在夏天預備食物,在收割時聚斂糧食。 懶惰人哪,你要睡到幾時呢?你何時睡醒呢? 再睡片時,打盹片時,抱著手躺臥片時,你的貧窮就必如強盜速來,你的缺乏彷彿拿兵器的人來到。」
我們可以藉由以下途徑來領受財富
(一)勤勞工作,帖後3:12:「我們靠主耶穌基督吩咐、勸戒這樣的人,要安靜做工,吃自己的飯。」,傳道書2: 24人莫強如吃喝,且在勞碌中享福,我看這也是出於神的手。」
(二)藉著神對禱告的回應,腓立比書46「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作任何購買前,無論金額大小,都要先給神一個提供所需的機會,應先與家人一同禱告,神可能會帶領我們買到物超所值的所需物品,甚至更好的替代品。

此外,要明白家人之間的溝通是家庭理財的重要部分,要留意不要為人背書,不可用錢無度,並要能為逆境作準備,不要按你收入的上限過生活。

有關不要為人背書,筆者曾見過許多原本富足美滿的家庭,因著丈夫礙於面子、人情不好意思拒絕而為人背書,結果因債務人破產倒閉或跑路,而淪為債務人,甚至被地下錢莊以暴力討債而讓家庭陷入極大的傷害,其實在美國有一個統計資料顯示:「50%的銀行貸款的保證人,最後都變成還款人;75%的錢莊借款的保證人,最後都變成還款人。」,也就是背書人淪為債務人,這道理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原債務人債信壞到銀行或金融機構錢莊不敢借他錢,所以銀行才會要求一個人來背書,萬一債務人無力償還,背書人就立刻成為代罪羔羊。

四、理財態度,決定貧富
財富的管理能力遠比財富的創造能力還來得重要,因為省下一塊錢遠比要多賺一塊錢容易,其實多賺的一塊錢還必須先繳稅,繳完稅後可能只剩下六到八毛錢。

在美國,中樂透獎的人當中,如果他在得獎前有財務上的問題,那得獎的五年後,他財務獲得改善的案例是零,也就是五年後他中獎所得的獎金是歸零的。因此我們必須學習:
(一)養成對廣告的抵抗力
(二)尋找划算的東西
(三)付清帳單不欠債:箴言22:7 「富戶管轄窮人;欠債的是債主的僕人。」

我們也要認清借貸的真相與後果,所謂借貸就是
(一)寄託於未來:借貸是基於一個假設「未來的可能收入,可能足夠我們償債」
但是雅各書4:14提醒「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什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當然現代人買房子不容易沒有房貸,要留意的是將來即使房價下跌,房子變賣出售的所得要大於房貸金額,以免房子變成負資產。
(二)倚靠自己過於倚靠神:借貸讓人覺得可以自己作主,不需要等候神的供應與帶領,因而打斷了神的作為。
(三)錯失神的美意:有些事我們以為是有益的,但神知道對我們是有損的,因此神使我們沒有經費去做那些事。
(四)抑制了善用資源的能力:唯有當人立志不再借貸,他的身心靈才能自由地、創意地運用有限資源。
(五)高利貸吞吃了我們的寶貴資源。以借款30萬元,利率18%為例(現行信用卡的利率約為18%
一年後須要還款35萬元
三年後須要還款50萬元(需還1.6)
七年後須要還款96萬元(需還3.2)
十年後須要還款159萬元(需還5.3)

五、安臥羊圈,惟主是靠
不要為了退休生活拼命賺錢,要相信 神在我們年老時,也會供應我們,詩篇3725-26 「我從前年幼,現在年老,卻未見過義人被棄,也未見過他的後裔討飯。」
很多人為了退休生活拼命賺錢,他們相信退休後的生活費用,會因為物價上漲的關係,而比現在大得多,但事實上你的生活方式一旦定型,退休後多半不會有太大的改變。重要的是要在有收入的年月中逐漸調整你生活的標準,退休後才能過得舒服。
為退休作計劃沒有錯,但是為準備退休而生活則是錯的,要相神在你年老時,也會供應你。
今天我們整個退休觀念是錯誤的,我們習慣於相信人到6065歲就沒用了,
但在主的十二位門徒中,不少都在我們認為年紀是「老人」的時候,作出最偉大的貢獻。[4]
如果一個人在理財上沒有體驗到聖經所應許的平安與滿足,他只是錢財的奴隸

六、滿足需要,放下想要
要養成記帳的習慣,並學習分辨「需要」與「想要」之不同,依蓋洛普民調,在美國56%婚姻的的離婚都是因為有財務上的問題。
聖經當中有2,350節的教導跟「錢」有關,甚至多過於與禱告相關的經節,因為財寶在哪裡,心也在哪裡。
曾有一對夫妻因爭吵而即將離婚,後來先生看到家裡以往的帳單,包括與太太第一次約會的帳單、為小孩買嬰兒車的帳單…,讓他回想起當初生活的點點滴滴而不願離婚。帳簿其實就是那段期間的生活寫照,我們如何花錢,也反應出我們如何生活。
我們更要教導幫助孩子區別什麼是需要(Needs);什麼是想要(Wants),區分所要花的錢究竟是為滿足「需要」(住處、衣服),還是為滿足「想要」(iphone、名牌包包)?並且要鼓勵孩子養成記帳的好習慣,洛克斐勒(富過六代)會要求孩子每週在領零用錢時,要先交出上週零用錢如何花費的記帳記錄。



[1]《男士手冊2》(培基文化,1999),頁6
[2]柏康德著,《理財智慧Your Finances in Changing Times 》(海天書樓)。
[3]柏康德著,《理財智慧Your Finances in Changing Times 》(海天書樓)。
[4]柏康德著,《理財智慧Your Finances in Changing Times 》(海天書樓)


七、一切所有,皆歸主有
主在財富上所應許我們的福份,是在我們放棄所有權的原則上賜下的,一位基督徒若不將生命交託給基督,便不能體會到聖靈的豐富,同樣一位基督徒若不將金錢的事完全交託給神,由主管轄,自己只做個好管家,便不能得到這方面的平安。我們只是經理人,不是所有者,所有者是真神[1]

我們一切所有都是出於主的恩典,羅馬書11:18「你就不可向舊枝子誇口;若是誇口,當知道不是你托著根,乃是根托著你。」,所以要學習以日光之上的眼光來看待遺產的問題,神會供應我們的一生,這個應許是從一代延伸至世世代代的。在國外有很多人會預立遺囑將身後的遺產捐給教會,但在台灣則尚未有此風氣[2]。其實基督徒在金錢上最弄不明白的一項就是遺產,把大量的錢財遺贈給不知如何運用的子孫,其後果可見於路加福音15:11-24浪子的故事中小兒子花光所分得的家產而淪入豬圈餵豬。

傳道書6「人若生一百個兒子,活許多歲數,以致他的年日甚多,心裡卻不得滿享福樂,又不得埋葬;據我說,那不到期而落的胎比他倒好。」
詩篇3725-26 我從前年幼,現在年老,卻未見過義人被棄,也未見過他的後裔討飯。他終日恩待人,借給人;他的後裔也蒙福!」我們只要求祂的國,這些東西就必加給我們了。

八、屬靈投資,報酬最高
當我們在選擇投資標的時,我們總是試著想要找出投資報酬率最高的標的,其實投資報酬率最高的投資是投資在自己家人和周圍與我們有接觸的人的屬靈產業福份上,包括自己孩子的教養與屬靈生命的建造。
現代社會因為經濟壓力較大,常常必須夫妻雙方都外出工作來維持家計,但是其實妻子外出工作,如果仔細將托兒費用、交通支出、治裝開銷算進來,妻子外出工作花費可能更多,或者收入可能只增加一點點,然而更大的損失則是子女失去母親的呵護、教導與屬靈建造。
當然如果家中沒有子女或者子女已長大,妻子是否外出工作,可視個別情況決定。

而家庭在作任何購買前,無論金額大小,都要先給神一個供應所需的機會,應先與家人同禱告,也許神會光照我們其實所要買的東西只是一個「想要」,並不是一個「需要」,或者神會光照我們一些其他更經濟的替代方案,若有任何疑慮時可找人好好商量,因為箴言1522「 不先商議,所謀無效;謀士眾多,所謀乃成。」,而我們所要尋找的謀士,第一個就是我們的配偶,同時也必須告訴子女家庭的狀況,以避免讓子女受到廣告的引誘或陷入與同儕間的無意義比較。當然如有必要,也可以找我們信任的,並且與我們有相同屬靈價值觀的專業人員作諮詢。
此外投資的一般原則還有以下幾點[3]
1.不要投資在你不瞭解或不能控管的東西上。
2.不要指望別人為你處理你的投資,只要購買你照顧得到,並能增加你的自由而不是讓自己陷入漲跌的綑綁當中),使你完成神所託付給你的事
3.投資的錢應出自盈餘,且不是家人所需限定在即使投資虧損也不會對家計對心情有任何影響的限額內,且不可有賭徒的心態 )
4.要能使用錢財來拓展神的國度。
5.千萬記得 神警告過我們不可積儹錢財 雅各53「你們的金銀都長了銹;那銹要證明你們的不是,又要吃你們的肉,如同火燒。你們在這末世只知積儹錢財。」
因為若是只知積儹錢財,未來將見到所囤積的錢像糠粃一樣消失。

此外,我們也要特別留意所羅門王只求神兩件事:
1. 幫助他永遠不說一句謊言
2. 不要讓他富有或貧窮,因貧窮時他可能會偷竊,富有時可能驕矜不認主

九、充分計畫,應付變化
由於我們的可用資源有限,所以我們必須要很落實家庭的預算開銷,即便是計畫常常趕不上變化,但是因應變化來調整計畫還是遠勝於毫無預算計畫,寅吃卯量。而且若你開始養成隨手記錄開銷的習慣,你大概就會很驚訝地發現,原來順其自然隨性的花費,累積起來的開銷實在是很龐大的。

若要作家庭預算,可參考以下的步驟:
步驟一、以一個月為基礎,列出家庭開支
(一)固定開支:十一奉獻、稅捐、租金、房貸
(二)變動開支:食物、水電費、娛樂、醫藥、學費、儲蓄、雜支。
建議夫妻先各自做開支日記30天,列舉每一項開支,即使零碎購物也需列入,以確定變動開支。

步驟二:列出每月可有的收入
包括薪水、利息、紅利

步驟三:列出收入與開支對比。
如果總收入大於支出,您只需有個控制預算的方法即可,但是如果總支出大於總收入,就要採取更多的步驟分析不同預算項目來減少開支。

對於預算外項目的處理,你應該堅持以下的原則
(一)凡預算外項目都要等30天後再決定是否購買。
(二)在那30天內,至少要找到兩件相同的東西作比價。
(三)只許一次買一件預算外的東西
(四)購買時絕對不用信用卡來購物:投資理財的Number One Rule 就是減掉信用卡,因為用信用卡會讓你花錢購物很快樂,但在付信用卡帳單時很痛苦,當然如果因出差需要或加油優惠可以只保留少數幾張信用卡。
(五)不要隨便去逛商店:以避免去買到一些屬於「想要」而不是真正「需要」的物品。

預算必須是與家人一同來訂目標,完成後要將家庭預算張貼在顯眼處,並在購物前要想一想並仔細比較,所要買的東西是否為必需、是否出於衝動、是否划算、折舊率是否高、保養費是否大,以及買這物品是否合乎基督徒的行為標準 ?

十、與 神同工,成就大功
無論進行任何投資計劃中,都要以 神為我們的合夥人,即使相同背景的人,如果有一方沒有與神同工,其結局可就會完全的不同,例如聖經中羅得與亞伯拉罕就是最好的例子,羅得看重事業過於看重事奉,眼目只定睛在今生的價格(Price)而忽略了永恆的價值(Value),而亞伯拉罕雖任憑姪兒羅得挑走世人眼中最好的地,繼續住帳棚,在世上過著客旅的生活,但他無論到哪裡都為神築壇(創世記13:18),他所顧念的不是看得見的價格,而是看不見的價值。[4]因著亞伯拉罕的合神心意,所以神說:「我所要做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亞伯拉罕必要成為強大的國;地上的萬國都必因他得福。」

神是我們十全十美的合夥人,供應耕種全部種子的是祂,我們播下種子,祂使種子繁殖。要記住,不論土壤如何肥沃,沒有來自神的雨水澆灌,還是不毛之地,
如果只顧耕耘那片土壤,並且施肥,但沒播下種子,也是愚不可及,因為所收割的將只是稗子和野草。[5]



[1] 柏康德著,《理財智慧Your Finances in Changing Times 》(海天書樓)。
[2] 99.11.20 華神吳獻章老師所主講的傳道書上課時老師對同學提問的回覆
[3] 柏康德著,《理財智慧Your Finances in Changing Times 》(海天書樓)。
[4] 吳獻章,《生命的轉彎》(天恩,2010),頁214-215
[5] 柏康德著,《理財智慧Your Finances in Changing Times 》(海天書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