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5日 星期二

郭瑞年教授所主講的『 科學、信仰、與人生 』 感謝文達的轉寄分享



大綱


v科學家信不信神 ?


v實存的真相


v科學主義與極限


v信心與信仰


v - 創造者


v合神心意的人生


 


 


科學家信不信神 ?


  1916 James Leuba 作一調查,


  有多少科學家相信上帝 ?  


 


  1000名科學家中700人回覆,


  è 41% 科學家相信上帝.


 


 


科學家信不信神 ?


  80年後,於1997 Nature 雜誌


  作重複調查,


 


  1000名科學家中近700人回覆,


  è 40% 科學家相信上帝.



 


人性的求知慾與客觀的實存


v “All men by nature desires to know.”


    所有的人按著人類的本性有求知的慾望.


    ---亞里斯多德在行而上學(metaphysics)


    ---意謂著另有一個景界,這求知慾望的對向是存在的


 


v 實存 (Reality):


     一個可以被知道 實在的對象 ; 一個客觀的存在


近代科學主義 (理性主義)


v現代人認為若要了解這個世界及實存的真相,必須要用正確的科學方法.


 


v除了用客觀的觀測方法所得來的知識之外,我們沒有任何方法認識這個世界.


                              --弗洛伊德


v科學是什麼? 科學就是科學家所講的話.


                              --赫胥黎


v科學家常常搞錯,但從不懷疑他們所講的話


                              --Landau


                                                                                    


 


從科學的觀點來看自然世界


 


v可理解性---Intelligibility


Ø這造成科學的可能性--- It creates the possibility of science.


Ø  數學的抽象結構提供了瞭解宇宙的線索。


Ø 宇宙的可理解性讓基礎科學最終可宣告它能處理


   這世界是如何 -- How ?


Ø  提供給科學和神學一個密切的關係。


 


 科學是絕對真理麼?有無限制 ?


v第一限制: 現象主導科學,因為科學是基於測量,測量是基於觀察.


v第二限制: 在於科學方法的邏輯是一個推理的方法,而邏輯推理有其本身的限制.


  數學不完全定理(Incomplete Theory of Goedel): 在任何一個稍微複雜的邏輯系統裡,可以証明在其系統之內的某些真理是不能被證明的.


v第三限制:是科學家難以鑑定現象背後真正的意義與信息.


 


 


 


超越科學之外 ?


v 渴望想藉瞭解科學,能告訴我們有關宇宙的


   歷史和結構 .


v 最終,我們不免會問,在這漫長的一百五十


   億年宇宙的歷史後面,有沒有一個目的 ?


v 或是宇宙的發展,有沒有任何意義 ?


v 死亡是一個結束,或許我們希望在死亡之


   外,另有一個終極目標 (Destiny) !


v  科學是絕對真理麼?人心偏向錯誤,絕對客觀麼?


v             ~人生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


             痛苦,患難,博愛,盼望?


                   信心 !!


 


科學與信心


v知識是由信心所產生的,一個人所以知道是由信心開始,有了知識以後,就更明白信心的內容.


 


v相信是為了了解相信是為了得著知識.


                             --奧古斯丁


 


Templeton Prize
For Progress toward Research or Discoveries about Spiritual Realties.


    --To underscore that research and advances in spiritual discoveries can be quantifiably more significant than discoveries recognized by the Nobel Prizes.


 


  --  Founded in1973, Mother Teresa, Billy Graham,


  --  Total 10 winners, 6 are physicists


  --  2006 winner Prof. John Barrows


 


近代基督徒科學家為例


v十六七世紀: 客卜勒哥白尼伽利略


v十八世紀:牛頓; 十九世紀: 法拉第馬克思威爾等.


v二十世紀前科學界中,最有貢獻之三百位重要科學家,85% 皆為基督徒.


v1520世紀,敬虔科學家奠定了科學發展之基礎.


v科學之產生與推展源於基督教世界.


v二十世紀至今:


  Albert Einstein, John Polkinghorne, Charles Townes, Bryce DeWitt, etc.


從事科學研究者-
電學之父-法拉第(1791-1867)


電學之父-法拉第的觀點


    法拉第寫道:「當我思想到自然界裡有許多巨大的力量,每一種力量都足以毀滅人類的生存,但是這些力量卻沉靜地,維持在一種巧妙的平衡之中。不僅沒有危害人類,而且對人類的生活、經濟活動有很大的助益。這樣高智慧的設計,遠過語言所能描述,我只能敬畏上帝的智慧。」


 


  他又寫道:「上帝已經給我們一個大自然,這是上帝要我們去學習的一所學校。成為一個科學家對於時代是負有使命的,這使命就是用大自然的知識,去訓練人的心智,使人們培養出終生學習的習慣,這是一個人避免胡思亂想的最佳方法。」


 


上帝所創造的物質宇宙


理性的世界:具法則和規律


   彰顯神的精心設計、秩序、與目的


由啟示中來認識神


v神必然會啟示.


v神自稱祂的名字為¡§我是自有永有的.¡¨


  “ I am Who I am. ”


v與神交往的途徑是用信心.


v在信心中間看見那個實存--真實的存在.


v神是那終極的實存:


  是物質宇宙、一切真理和自然律、及心靈世界的源頭.


 


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是永遠的.¡¨     ---林後 4:18  


 


 


赫胥黎 (A.L. Huxley, 1897-1963)   


[美麗新世界]¡V[Brave New World]


v 由於人類未經深思熟慮地全盤接受科技文化,導致科技由統治者之意志滲透到人類生活每一層面.


v 科技化的世界 -人造世界改造了自然的世界.


v 人類將無法在毫無尊嚴的科技新世界中生存.


v 人類無法在沒有自由、選擇、愛情、倫理、宗教、藝術的環境中生活.


v 現代台灣? 中國?


 


個人信仰分享


從事物理研究


乃是暸解並闡揚上帝創造之奇妙,


幫助人們能更認識這位造物主,


同蒙神之祝福


 


回台五年職場事奉
---
傳揚基督福音之精神與實踐


v 系主任:


   --和平之子


   --神生命之光與動力


   --追尋真理


v 物理學會女性工作委員會


      --Aware, Affirm, Assist


v 全國物理學會首位女性理事長


   --落實科學精神與科學文化


   --建造真實科學教育的基礎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


 


Father,Faraday,
Universe
Nature, Newton


          謝謝


 


洪銘輝、郭瑞年 簡介


 


夫妻檔的清華大學材料系教授洪銘輝和物理系教授郭瑞年,三年多前帶領台灣學生研發一種砷化鎵,可以用在電腦微處理器、手機上,而且處理速度更快、更省電,一旦量產,有望取代矽晶片成為新世代半導體介面。


 


 


這項研究已受到全球矚目,全球中央處理器龍頭英特爾曾出價百萬美金買斷研究專利未果後,主動承諾無償提供每年十二萬美元為研發經費,IBM和台積電等大企都主動接觸。耶魯、普渡、伊利諾等一流大學的頂尖研究室教授,紛紛要求派學生到清大來參加研究團隊,但郭瑞年和洪銘輝一一拒絕,「我們要把研究成果歸功於清大,栽培台灣的科技人才,讓台灣走在世界科技的最前面」。


 


 


 


洪銘輝和郭瑞年夫婦(左圖)自美國貝爾實驗室拆成四個貨櫃運回台灣的設備,價值二億餘元。(照片/洪銘輝提供)


 


郭瑞年解釋,英特爾及台積電都將在今年發表45奈米的矽晶片製程技術,預計2009年再突破到32奈米,2011年到22奈米後,便達到極限,矽晶片已不能再縮小。


 


 


郭瑞年和洪銘輝於1994年在貝爾實驗室研究時,發現了優於矽半導體的砷化鎵半導體,最近他們再度突破,首創以「超高真空多腔體分子束磊晶系統」,用新的混合氧化物和新的半導體,形成新的界面控制。


 


 


目前整個研究已獲關鍵性突破,預計在2015年量產後,可以讓電腦處理器的運算速度及效能,比最好的矽晶片還至少快三倍,還可以讓奈米電子以及奈米光學於一個單晶片上結合的夢幻成真。


 


 


這套系統在貝爾實驗室建置完成時,是當時所有總裁級以上貴賓必參訪之處,但是洪、郭二人在取得貝爾實驗室的捐贈後,將這件價值二億餘元的設備拆裝打包,並在20035月以四個大貨櫃運回台灣,再重新架構在前台積電一廠、現工研院奈米科技研發中心內。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5584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