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4日 星期二

貓狗神學大不同 感謝Lydia 的轉寄分享



貓狗神學大不同-好文章分享


作者:Bob Sjogren & Gerald Robison


有人說:「狗兒有主人,貓兒有跟班。」狗給人的印象是忠心、服務、信實,貓則是依賴、冷漠。有一則關於貓狗的笑話,可以貼切地表達兩者的差異。狗兒說:「你寵我、餵養我、供我住、愛我,你一定是我的上帝。」貓兒說:「你寵我、餵養我、供我住、愛我,我一定是你的上帝。」


這種差異與某些基督徒的神學態度很相似,我稱之為「狗的神學」和「貓的神學」。狗兒說:「主啊,你愛我、給我豐盛的祝福、為我捨命,所以
你是上帝。」貓兒說:「主啊,你愛我、給我豐盛的祝福、為我捨命,所以我是神明。」


請注意「神明」這兩個字!持這種神學態度的人不會明目張膽地說:「我一定是上帝。」他們知道這是錯誤的。他們表達的只是,「一切都關乎我」,或「一切都是為著我們!上帝不但為我死,也為我活!」


馬丁路德說:「罪的本質是,人在一切事物中都求自己的好處,就連上帝也不放過。」貓兒信上帝是為自己的好處,他們擁抱基督教大多是為了從中得什麼,而不是為了有機會散發出天上君王的榮耀。狗兒說:「不對,信上帝是為了祂的榮耀。」就像保羅論到基督之死時,他說:「基督是為上帝真理做了受割禮人的執事,要證實所應許列祖的話,並叫外邦人......」不會下地獄嗎?錯啦,保羅說的是:「並叫外邦人因祂的憐憫,榮耀上帝。」(羅十五8-9)我們所有人得拯救都是為了一個原因:好叫我們因祂的憐憫榮耀上帝。


不同的禱告


貓兒和狗兒可能做了相同的禱告,卻有完全不同的意義。例如他們都說:「主啊,求你祝福我們的教會。」貓兒想:「我們的青少年需要一間新的活動室、我們的停車場太擠了,使得一些人不肯來教會;還有,我們的管風琴實在太老舊了(更別提地毯了)。求你將這些事放進教會那些有錢人的心中......」


同樣是為教會禱告,狗兒想的是:「主啊,賜我們智慧去接觸社區的年輕人,幫助我們的青少年有異象將你的榮耀傳到海外;指引我們該認養哪一個族群?還有,我們發現有一個社區住了許多外籍勞工,還沒有教會去向他們傳福音,請告訴我們該如何接觸他們......」


《雅比斯的禱告》一書暢銷一時,作者的目的是鼓勵基督徒求上帝賜福他們的生活、事工,好叫福音得以傳揚。不幸的是,許多貓兒讀到的卻是,要求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子、更好的薪水。他們沒搞清楚上帝祝福人,為要反映祂的榮耀,成為各民、
各族、各國的祝福。


1999年,土耳其發生大地震,官方報導約一萬八千人死亡,另有成千上萬的人受傷、無數的人無家可歸,各電台報導不斷。


地震後的第一個主日,基督徒如常早起上教堂,他們當然知道千里外發生的事,他們採取了什麼行動?


有一間教會做了一個禱告,他們為誰祈禱?是成千上萬受傷的伊斯蘭教徒?是數百萬無家可歸的人?不,在這特殊的主日,這間教會為自己教會中四個因病住院的會友禱告。


想想看,這四個人在美國的都市中,有一流的醫療機構、頂尖的醫師、最先進的設備,並且因著基督的寶血,已有永生的確據。他們為這四個人禱告,卻對土耳其的情況隻字不提。他們傳達給會友的信息是什麼?——「一切都為了我們!」我們只要顧好自己人,我們的青少年、老年人、甚至建築物,而不必顧慮世上其他人。在這間教會,上帝只關心我們!


這間教會的領袖會說他們不關心世界嗎?當然不會。不過,無意中,撒但巧妙地使這間教會傳達出沒打算說出的話。——通常重要的不是那些說出的話,而是那些沒說出的。它不是不對,而是不完全。


另一個貓神學的絕佳例子,從1980年,厲文斯敦(Greg
Livingstone)應邀至某宗派一所很大的教會中可見。當時,正發生52個美國人在伊朗的美國大使館遭挾持事件。他受邀報告有關伊斯蘭的事,不過只能講一分鐘。這令他很失望,然而,他的短講比長篇講道更有力量。


他開門見山地問道:「你們中間多少人為被挾持的52個美國人質禱告?」四千人立刻舉起手來。他說:「太棒了,我再問一個問題,要誠實回答哦,有多少人為被伊斯蘭教挾持的四千兩百萬伊朗人禱告?」


四隻手緩緩舉起。


「什麼?」他說:「只有四個人?怎麼回事,你們認為最重要的是作美國人,然後才是作基督徒嗎?」說完就回座了。(不用說,這間教會再也不會邀請他去了。)


我們會因上帝在本宗派的作為而高興的程度,可能遠超過祂在全球國度性的作為。我們可能因本教會發生(或沒發生)的事興奮到一個地步,甚至對街尾教會的復興起反感。


基督徒中的貓兒有意將上帝的榮耀移到第二位,好把他們想得到的好東西放在第一位。


看待敬拜也頗不同


在貓的神學中,貓兒是為上帝對他們好而敬拜祂。狗的神學中,敬拜上帝主要是為了祂是誰,其次是祂為他們所作的一切事。當你弄懂了這個癥結,你很容易發現有多少敬拜的詩歌,主題都是有關我、我的。這些詩歌的歌詞關心敬拜者從主那裡得到了什麼,雖不全然錯誤,但會因敬拜者的心態而有所不同;貓兒和狗兒同唱一首詩歌,一個專注於自己,一個專注在神的榮耀上。


有位牧師聽了「貓狗神學」的概念後,第二天邊做事邊聽熟悉的詩歌,過了大約五分鐘,就感到歌詞充滿了貓的觀點,令人作噁,就聽不下去了。倘若我破壞了你的音樂品味,我跟你道歉。不過,當你認識了「狗的神學」,你會重新思考對生命一切事物的看法。


對貓兒來說,福音就是將他們從地獄拯救出來。狗兒卻知道得救不過是第一壘,藉此達到生命真正的目的及意義——為了敬拜上帝。


從某件事中被救出來和為著意義更大的事而得救,兩者差別很大。貓兒的焦點在你身上,救恩意味著從中得到什麼?


——你不會下地獄


——你不用面對應有的責罰


——你得到上帝的憐憫


——你接受上帝的恩典


——你將永遠與上帝同在


——你有基督在天父的家中為你預備了居所


 


狗兒的焦點在上帝,救恩意味著:


——指向上帝的憐憫


——敬拜祂


——給祂當得的榮耀


——高舉祂的名


——頌讚祂的偉大


——向祂歌唱讚美直到永遠


前者所說的並沒有錯,但是不完全。貓的神學只講如何上天堂,狗的神學包含這個,但超越它,且傳揚、彰顯神的榮耀。


貓兒只在特定的時間敬拜,例如主日早晨上教會時、個人靈修時、或聽敬拜的音樂時;敬拜只是生活中的一部份。狗兒知道在上帝的榮耀之外還有「日常生活」,對他們而言,敬拜就是生活!


主權


貓、狗神學另一不同之處,在於主權。根據貓的神學,上帝的主權極為有限。貓兒喜歡服事上帝——只要那是有趣的事。他們明白服事對人的靈魂有益,上帝喜悅人的服事。不過,當服事不再有趣,他們就停下服事。他們想要主,不過他們不要祂來干擾他們的生活。


狗的神學指出: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場所,祂都有完全的主權。他們定意要順服主,即使心中不情願,即使意味著要去遠方;他們非常明白找到了這寶貝時,它的價值比任何東西,甚至比生命都寶貴。當他被要求縱身一躍時,他只會問要跳多高。他們全心服從,因為他在上帝裡面找到了寶貝,並且專心一意地取悅祂。


自由派人本主義的基督徒認為,信基督的主要目的是追求平安喜樂。上帝為人創造萬物、耶穌死是為了帶給我們幸福的生活、天使的存在是為了服事人、上教會是因為我可以得到供應、上帝的存在是為了照顧我及祝福我。因此鼓勵基督徒「提出你想要的,你就能得著!」他們說上帝希望我們富有,因此專注於相信上帝會用祂的豐富,供應我們一切需要。


福音派人本主義的基督徒呢?他們有傳福音的心志,或許不在意健康和物質的滿足,但仍然受人本主義的影響,把重點放在別人是否得救,以致將拯救失喪者看得比上帝自己和祂的榮耀更重要。


在英國的一個傳道大會上,有部份時間給宣教士分享他們的事工。有人帶來捷報,提出當地人信主、建立教會的消息,這時全場爆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可是當另一位宣教士說到自己雖與主同行,但尚未看到結果,請求大家代禱時,會場一片安靜,沒有人鼓掌鼓勵他。這個現象傳達出的訊息是,「傳道主要是為了拯救靈魂,而非關心上帝的榮耀。」那些宣教士努力學習當地的語言,與人建立關係,儘管疲倦、氣餒,仍然留在宣教工場,藉著忍耐及痛苦彰顯上帝的榮耀,即使尚未領人信主,仍順服上帝的主權。


貓兒將人神化到這樣的程度:自由派人本主義的基督徒與上帝分享寶座,甚至不自覺地,有可能將祂踢了出去。因為空位不夠大,容不下我們、祂,以及祂祝福我們的所有東西。福音派人本主義的基督徒把失喪的世界放在寶座上,看起來很屬靈,討上帝歡欣,不過,同樣是以人取代了上帝。


 


差異還有多少?


在貓看來,成功的定義取決於人的眼光:「我們教會有多大?每年有多少人受洗?多少人出席主日學?」狗兒則從上帝的眼光來看:「我們牧養的人是否順服主?是否真實敬拜祂?」


對貓兒來說,悔改並不重要,自我評估才重要;狗兒則把悔改當作生活的一部份,並且認為聖潔極為重要。


貓兒渴望教會中的樂趣;狗兒則渴望敬拜上帝及反映祂的榮耀。


貓兒喜愛頭腦的知識,對聖經細節有興趣,會引用聖經,卻不知如何應用。狗兒則愛那些能吸引他們親近主的事,他們喜愛順服主,勝於單單知道有關祂的事。


貓兒想看清楚整幅的圖畫,再順服上帝;狗兒則根據主所賜的點滴啟示,歡喜地順服。


貓兒相信教會平安無事;狗兒則相信教會處在爭戰之中。


貓兒隨私意定真理——會隨風向改變;狗兒持守絕對的真理——永不改變。


貓兒持守「舒服」的神學;狗兒持守「順服」的神學。


貓兒認為宣教就是去接近社區裡的外國人;狗兒則認定宣教是將主的榮耀向全球各族彰顯出來,特別是那些住在「10/40之窗」的人。


貓兒阻止自己的孩子去宣教工場,狗兒則鼓勵他們。


貓兒看到社區搬進許多外籍勞工,心裡想著:「這個社區要變壞了。」狗兒則看見這是宣揚上帝榮耀的大好機會。


貓兒要子女為他們帶來榮耀;狗兒則希望子女為上帝帶來榮耀。


貓兒看待工作為致富之道;狗兒看待工作為服事的機會。


貓兒認為上帝是藉以達到終點的方法;狗兒則認為上帝就是終點。


......這樣的差異說也說不完!


 


令人感覺舒服的神學


 


許多基督徒心中有一個自動過濾器,他們只注意那些令人舒服的聖經經文,並且牢記在心。他們打開聖經就像打開冰箱一般,只選出那些他想要的經文,其他就擱在那邊繼續冰著。


 


貓兒們喜歡背誦詩篇一○三篇13節:「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祂的人。」對彼得前書二章18節有關人蒙召受苦的經文卻不當一回事。


 


他們喜歡作雅比斯的禱告:「甚願你賜福與我,擴張我的境界,常與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難,不受艱苦。」(代上四10)卻從未像保羅那樣禱告:「使我認識基督,曉得祂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祂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腓三10)


 


他們會背以弗所書二章6節:「祂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卻忽略了下一節經文:「要將祂極豐富的恩典,就是祂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所施的恩慈,顯明給後來的世代看。」他們專注於得到的,卻忽略上帝要顯明的更大榮耀。


 


既然這是一種令人感覺舒服的神學,就只能接受那些令人感覺舒服的經文,這種選擇性的聆聽必然錯失上帝真正的祝福。


 


選擇性地應用


 


選擇性的讀經必然帶來選擇性的應用,舉個例子,以色列民十代在埃及為奴(四十年為一代,為奴四百年),只有一代得自由。貓兒教導這段歷史時,注意的是得自由的一代,並且認為上帝喜歡我們都得自由。


 


狗兒會問:「上帝愛另外九代為奴的人嗎?上帝對他們的人生有什麼計畫?」「生而為奴、活著為奴、死而為奴。」為什麼?因為不是為他們,而是為了祂的目的。其中之一是,上帝用他們曾經為奴這件事,來教導未來的世代要善待鄰國的人民。(申廿四18)


 


貓兒為什麼不將這九代的人生應用在生活中呢?因為只有得自由的這一代令他們嚮往。誰會注意那些生而為奴、活著為奴、死而為奴的人呢?貓的神學只預備迎接人生中美好的、快活的、蒙福的事,然而災難、危機、痛苦、挫折都是人生的一部份。貓的神學不但沒有預備面對這些事,甚至還教導說基督徒可以免除這些事。他們真該差人去探訪先知、使徒、保羅、但以理、大衛、司提反、早期殉道的基督徒們,以及約伯,這些前輩會請他們別再標新立異了!


 


他們不是錯誤,只是不完全。許多故事有多重含義,選擇性的應用,只挑選正面的部份,卻刻意迴避陰暗面可以學習之處。


 


——你的兄弟要賣你為奴,好讓上帝在別的國家中使用你。(約瑟)


 


——上帝也許要你嫁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使你與姻親建立親密的關係。當你的配偶離世後,你會善待她。(路得)


 


——你也許會成為對教會說話的先知,會坐牢,並且經年累月都見不著事工的結果。(耶利米)


 


——上帝或要我們的國家受到侵犯及破壞,為要使福音得以傳開。(以色列國被分散)


 


——上帝或要你在暴力下被擄離家,成為他國的領袖,然後被投入獅子洞內。(但以理)


 


——上帝或要你被扔進熊熊烈焰中,為要彰顯祂的能力。(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


 


——上帝或要你被石頭打死(司提反)


 


——上帝或要飢荒臨到你的土地上,以致於你可能遷居他國並分享你的信仰。(亞伯拉罕下埃及)


 


——上帝或要你成為奴隸去接觸其他人。(服事乃縵妻子的年輕女孩)


 


——上帝或要試驗你,你的全部財產被奪、孩子們遭殺害、人加給你極大的痛苦。(約伯)


 


——上帝或要你在監牢中與人分享你的信心。祂或要你多次被棍打、被石頭擲、遇壞船、赤身露體、受寒冷、飢餓、又多次被鞭打三十九下。(保羅)


 


為什麼不教導這些?坦白說,它們不受歡迎。教會的出席率會因此降低,收入減少,這樣就不能為神國多做些事了。


 


誠實說,貓的神學在教會中大為流傳,它在教會蔓延,好像靜悄悄能奪人性命的癌症一般。


 


為父神的榮耀而活


 


我在荷蘭牧會時,教會中有一些彭柯麗的忠實崇拜者,他們義務擔任她故居的導遊。彭柯麗是荷蘭女子,二次世界大戰時,她和父親及家人因藏匿猶太人,都被關入集中營。她活了下來,並且在世界各地為主作見證,宣講饒恕的福音。她的故事曾被拍成電影,並寫成《密室》這本書,她有屬於自己的事工,也曾應邀在葛理翰大會中分享。


 


大戰結束很久之後,青年使命團(YWAM)的麥弗洛去探望七十歲的彭柯麗。他發現柯麗剛買了兩只新皮箱,很訝異她這把年紀了,為何還需要新的皮箱?於是問她。柯麗回答說,曾有一位天使在異象中來看她,告訴她還有十年可活,於是她就買了新皮箱以茲慶祝。


 


五年後,她的健康日益衰敗,到了深受痛苦的地步,以致行動有限。當她在醫院承受極大的痛苦時,麥弗洛又去看她。談話中,他得知有第二位天使到訪,告訴她,她所經歷的痛苦將導致死亡,她不會再好起來了。柯麗向天使抗議,說自己還有五年的壽命。天使回答說,她的天父知道,所以才差天使來告訴她,祂很願意接她早回天家,她可以做個選擇。柯麗面對兩難,是離世與主同在呢,還是繼續忍受五年的疼痛?


 


你會如何回答?也許我們都情願躲避痛楚、除去苦難。這種時刻正可顯出一個人的真實生命。柯麗問天使:「哪一樣會帶給我的天父最大的榮耀?」天使回答:「留下來,再忍受五年。」柯麗立刻答道:「那麼,這就是我的選擇。」


 


那五年發生了什麼事?那之前,彭柯麗的名字在全世界的基督徒中已經家喻戶曉,上帝用這最後幾年,把一幅「憑信心活著」的圖像,牢牢地刻畫在更多人的心中。柯麗表現出,人生是為父神的榮耀而活——即使它代表忍受痛苦與苦難——而非為自己而活。


 


我們的一生是為了在生活各方面追求祂的榮耀,同時盡力將此榮耀傳至地極。活著不要只顧安全、容易、舒適,要為一個目的而活:榮耀上帝!


 


(本文節錄改寫自《貓狗神學大不同》Cat & Dog Theology,感謝基督教創作傳播中心准予刊出。)


 


〔全文轉載自校園雜誌2007年7.8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